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大香附子

大香附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香附子

药材名称大香附子

拼音Dà Xiānɡ Fù Zǐ

别名香附三棱草、伞序三棱草、砖子苗

来源莎草大香附子Mariscus umbellatus Vahl,以根状茎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陕西、湖北、华东、华南、西南。

性味根状茎:辛,温。

全草:辛、微苦,平。

功能主治根状茎:调经,止痛,行气解表。主治感冒,月经不调,慢性子宫内膜炎,产后腹痛,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炎。用量0.3~1两。

全草:袪风止痒,解郁调经。主治皮肤瘙痒,月经不调,血崩。用量1两,水煎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大香附子

药材名称大香附子

拼音Dà Xiānɡ Fù Zǐ

别名三棱

出处《贵州草药》

来源莎草科植物砖子苗全草。夏、秋采收。

原形态根状茎短,秆疏丛生,高10~50厘米,锐三棱形。叶短于秆或与秆等长,宽3~6毫米;叶鞘褐色或红棕色。叶状苞片5~8枚,长于花序;伞形花序具6~12个辐射枝,辐射枝长短不等,最长达8厘米;穗状花序圆筒形或长圆形,具多数密生的小穗;小穗平展或稍俯垂,线状披针形,具1~2个小坚果;小穗轴具宽翅,白色,透明;鳞片膜质,边缘常内卷,淡黄色或绿白色,下面具多数脉,中间3条脉明显;雄蕊3枚,花药线形;花柱短,柱头3个,细长。小坚果狭长圆形、三棱形,褐色,表面具微突起的细点。花果期4~10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阳处、路旁草地、溪边及林下。分布陕西、湖北、湖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性味味,辛微苦甘,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止痒,解郁调经。治皮肤瘙痒,月经不调,血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百两金

    《中药大辞典》:百两金药材名称百两金拼音Bǎi Liǎnɡ Jīn别名八爪龙、八爪金龙(《草木便方》),开喉剑、叶下藏珠、状元红(《天宝本草》),山豆根、铁雨伞、真珠凉伞(《福建中草药》),野猴枣、珍

  • 毛茄

    药材名称毛茄拼音Máo Qié英文名root of Hairy Nightshade别名羊不食、大叶毛刺茄、毛果牙卡、大祥颠茄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毛茄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

  • 廊茵

    《中药大辞典》:廊茵药材名称廊茵拼音Lánɡ Yīn别名红火老鸦酸草、蛇不钻、猫儿刺(江西《草药手册》),南蛇草(《甘肃中草药手册》)。出处江西《草药手册》来源为蓼科植物刺蓼的全草。夏、秋采

  • 山楂木

    《中药大辞典》:山楂木药材名称山楂木拼音Shān Zhā Mù别名赤爪木(《唐本草》)。出处《纲目》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楂或野山楂等的木材。性味《唐本草》:"味苦,寒,无毒。&quo

  • 山橿

    药材名称山橿拼音Shān Jiānɡ别名副山苍来源樟科山橿Lindera reflexa Hemsl.,以根入药。生境分部长江以南各省。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祛风理气,止血,杀虫。主治癣疥,过敏性皮炎,

  • 米麦麨

    药材名称米麦麨拼音Mǐ Mài Chǎo别名糗(刘熙《释名》)出处《唐本草》来源为米或麦蒸炒后磨成之粉面。性味①《唐本草》:"甘苦,寒,无毒。"②《本草拾遗》:"

  • 椰子皮

    药材名称椰子皮拼音Yē Zi Pí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椰子的根皮。全年可采。原形态椰子(《海药本草》),又名:胥余(《史记》),胥耶(《汉书》),越王头(《南方草木状》),椰栗(

  • 酒饼叶根

    药材名称酒饼叶根拼音Jiǔ Bǐnɡ Yè Gēn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番荔枝科植物假鹰爪的根。全年可采,切片晒干。性味辛,平,无毒。功能主治浸酒,治风湿性关节炎,肠胃寒痛。用法用量内服

  • 管仲

    《中药大辞典》:管仲药材名称管仲拼音Guǎn Zhònɡ别名番白叶(《滇南本草》),翻白地榆、槟榔仁(《滇南本草》)整理本),翻背白草、白头翁、涩疙瘩(《贵州民间药物》),地管子(《云南思茅

  • 山乌桕根

    《中药大辞典》:山乌桕根药材名称山乌桕根拼音Shān Wū Jiù Gēn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大戟科植物山乌桕的根。秋后采。原形态山乌桕,又名:红乌桕。乔木或灌木,高3~5米。枝条灰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