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哉果

哉果

药材名称哉果

拼音Zāi Guǒ

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西藏棱子芹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leurospermum hookeri C.B.Clarde var.thomsonii C.B.Clarke[P.dochenense W. W. Smith,;P. tibetanicum Wolff.]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泥土,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40cm。全株无毛。根细圆柱形,暗褐色,径4-6mm。茎直立,单一或丛生,圆柱形,有条纹。茎生叶多数,连叶柄长10-20cm;叶片轮廓三角形,二至三回羽状分裂,羽片7-9对,一回羽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末回裂片宽楔形,长宽各约5mm,羽片深裂呈线形小裂片;茎上部叶与基生叶同形,叶柄呈鞘状。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总苞片5-7,线状披针形,顶端尾状分裂,边缘淡褐色透明膜质;伞辐6-12;小总苞片7-9,与总苞片同形;小伞形花序花多数,萼齿狭三角形;花瓣白色,近圆形;花药暗紫色;花柱短,叉开。双悬果卵圆形,长3-4mm,果棱有狭翅,每棱槽内有油管3,合生面油管6。花期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500-4500m的地草坡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味甘;辛;性温

归经归脾;胃;肾经

功能主治理气健胃;活血利温。主消化不良;腹痛;肾炎;腰痛;月经汪调;黄水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三裂叶犁头尖

    药材名称三裂叶犁头尖别名土半夏来源天南星科三裂叶犁头尖Typhonium trilobatum (L.) Schott,以块茎入药。生境分部广西、云南。性味辛,温。有毒。功能主治祛风寒,消肿,止痛。摘

  • 蚂蝗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蚂蝗七药材名称蚂蝗七拼音Mǎ Huánɡ Qī别名石螃蟹、石蜈蚣、红蚂蝗七、石棉、岩白菜[湖南常德]来源苦苣苔科唇柱苣苔属植物蚂蝗七Chirita fimbrisepal

  • 大一面镙

    药材名称大一面镙别名白毛草来源为苦苣苔科卷丝苣苔属植物大叶镙Didissandra sesquifolia Clarke,以全草入药。春夏采挖,鲜用或晒干。性味甘、咸,平。功能主治益气,补肾,固精。用

  • 白松塔

    《中药大辞典》:白松塔药材名称白松塔拼音Bái Sōnɡ Tǎ别名松塔、松球、松果、椁树核桃(《山西中草药》)。出处《山西中草药》来源为松科植物白皮松的球果。春、秋采收,晒干。原形态白皮松,

  • 素兴花

    药材名称素兴花拼音Sù Xìnɡ Huā别名野素馨、鸡爪花、素馨花出处素兴花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群芳类,曰:"素兴花,生云南,蔓生,藤、叶俱似金银花,花亦相类,初生细柄如丝,长苞深紫,袅袅满架,渐开

  • 黄桷树根疙瘩

    《中药大辞典》:黄桷树根疙瘩药材名称黄桷树根疙瘩拼音Huánɡ Jué Shù Gēn Gē Dɑ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桑科植物黄葛树根部由寄生虫所形成的虫瘿。功能主治《

  • 假百合

    药材名称假百合拼音Jiǎ Bǎi Hé出处《广西中草药》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假百合的小鳞茎。8~9月采挖。原形态多年生草木,高60~150厘米。鳞茎狭窄,卵形,无鳞片,具淡褐色的膜被;须根多数,

  • 大泡通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泡通药材名称大泡通拼音Dà Pào Tōnɡ别名泡通、大木通、隔子通、饭包叶、三叉木、豆豉叶、大豆豉叶、牛嗓管、伞把木、大通塔来源五加科鹅掌柴属植物白背鹅掌柴

  • 《中药大辞典》:珂药材名称珂拼音Kē别名马珂、马珂螺(徐表《异物志》),珬(《通典》),马鹿贝(《动物学大辞典》)。出处《唐本草》来源为蛤蜊科动物凹线蛤蜊的贝壳。一般在冬季及春季采捕。原形态贝壳2片,

  • 葡萄

    《全国中草药汇编》:葡萄药材名称葡萄拼音Pú Tɑo别名索索葡萄、草龙珠、葡萄秧来源葡萄科葡萄属植物葡萄Vitis vinifera L.,以果、根、藤入药。秋季采,晒干或鲜用。性味果: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