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叶底红

叶底红

药材名称叶底红

拼音Yè Dǐ Hónɡ

英文名root of Ford Metalleaf

别名调经草叶下红野海棠红娘子、江南野海棠、大毛蛇、血还魂、还魂红、沙崩草、假紫苏、红背野海棠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叶底红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yllagathis fordii (Hance) C. Chen[Bredia fordii (Hance) Diels; Otanthera fordii Hanc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小灌木、半灌木或近草本,高可达1m。茎幼时四棱形,不分枝或极少分枝,茎上部与叶柄,花序,花梗及花萼均密被柔毛及长腺毛;叶对生;叶柄长2.5-5cm;叶片坚纸质,心形,椭圆状心形至卵状心形,长4.5-13.5cm,宽3-10cm,先端短渐尖或钝急尖,基部圆形至心形,边缘具细重齿牙及缘毛和短柔毛,两面被疏长柔毛和柔毛,下面通常带紫红色,基出脉7-9。伞形花序、聚伞花序或圆锥蓊序顶生;花梗长0.8-2cm;花4数,花萼种状漏斗形,管长5-7mm,裂片线状披针形至狭三角形,长4-5mm;花瓣紫色或紫红色,卵形至广卵形,先端渐尖,微偏斜,仅外面上部及边缘被微柔毛,长10-14mm,宽6-8mm;雄蕊8,等长,长1.6-1.8cm,花药披针形,通常作近90的膝曲,药隔膨大,下延,前后连成盘状;子房下位,卵形,先端具膜质冠。蒴果杯形,为宿存萼所包,宿存萼先端平截,冠以宿存萼片,披刺毛,毛基部略膨大,长6-10mm,直径8-12mm。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1350m的山间疏、密林下、溪边、水旁和路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性味味微苦;甘;性凉

归经归肝;心;膀胱经

功能主治养血调经。主血虚萎黄;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带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有止血止痛、祛瘀活络、消炎通经等功能。用于月经不调、跌打损伤、通经活络、小儿疳积、水火烫伤、疮疥等症。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筋骨散

    《全国中草药汇编》:筋骨散药材名称筋骨散来源马鞭草科腐卑属植物荨麻叶腐卑Premna urticifolia Rehd.,以根入药。夏秋采根,洗净切片晒干。性味苦、微辛,微温。功能主治祛风湿,强筋骨,

  • 《全国中草药汇编》:苹药材名称苹拼音Pínɡ别名田字草、四叶草、四叶莲、四叶菜、四叶苹、十字草、破铜钱、水铜钱来源苹科苹属植物苹Marsilea quadrifolia L.,以全草入药。春

  • 石山花椒

    药材名称石山花椒拼音Shí Shān Huā Jiāo英文名bark of Calcareus Pricklyashroot or fruit of Calcareus Pricklyash.别名黑狗

  • 西施舌

    《中药大辞典》:西施舌药材名称西施舌拼音Xī Shī Shé别名车蛤(《闽部疏》),土匙、沙蛤(《闽中海错疏》)。出处《本草从新》来源为蛤蜊科动物西施舌的肉。在朔、望大潮期间,到海滨采捕。原

  • 黄疸树

    《中药大辞典》:黄疸树药材名称黄疸树拼音Huánɡ Dɑn Shù别名刺黄连、树黄连、土黄连(《广西中药志》),长叶小檗、土黄柏(《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三颗针(《广西中草药》)。

  • 野木耳菜

    药材名称野木耳菜拼音Yě Mù ěr Cài别名假茼蒿、冬风菜、飞机菜、满天飞、安南草、金黄花草、皇爷膏、假苦荠、观皮芥、解放草、飞花菜、土三七出处野木耳菜见于《植物名实图考》卷六蔬菜类,谓:"野木耳

  • 苍条鱼鳖

    药材名称苍条鱼鳖拼音Cānɡ Tiáo Yú Biē别名蚂蝗连天蕨、拟石苇(《广西中兽医药植》),石豇豆(《陕西植药调查》),卧龙草、马牙齿、瓜子草、打不死、三百棒(《湖南药物志》

  • 甜茶

    《中药大辞典》:甜茶药材名称甜茶拼音Tián Chá别名蜜香草(《本草图经》),甘茶(《中国药植图鉴》)。出处《饮片新参》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腊莲绣球或伞形绣球花的嫩叶。4~5月间采

  • 美丽胡枝子根

    药材名称美丽胡枝子根拼音Měi Lì Hú Zhī Zǐ Gēn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豆科植物美丽胡枝子的根。全年可采。性味《福建中草药》:"苦,平。"功能

  • 豆腐皮

    《中药大辞典》:豆腐皮药材名称豆腐皮拼音Dòu Fu Pí别名豆腐衣(《刘羽仪经验方》)。出处《纲目》来源为豆腐浆煮沸后,浆面所凝结之薄膜。性味甘淡,平。①《医林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