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古钮菜

古钮菜

《中药大辞典》:古钮菜

药材名称古钮菜

拼音Gǔ Niǔ Cài

别名白花菜、扣子草(《广州植物志》),七粒扣、五地茄、乌疔草、耳坠仔(《福建中草药》)。

出处《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为茄科植物少花龙葵全草。春、夏、秋采收。

原形态一年生直立草本,有分枝,秃净或近秃净,高约1米。茎纤弱,绿色。单叶互生,卵形至矩圆形,长4~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短尖。边近全缘,或有不规则角状的粗齿,质薄,上面深绿色,有小点,下面淡绿色,叶脉于叶背隆起;叶柄纤弱,长约1厘米。花序柄腋生,长1~2.5厘米,纤弱;花2~5朵,排列成伞形花序;萼绿色,5裂,裂片卵形;花冠白色,直径6~8毫米;雄蕊5,着生于冠喉上,花药粘合成一圆锥体,顶裂;子房2室,胚珠多数。果球形肉质,直径约5毫米,幼时绿色,成熟后黑色。花期夏秋间。

生境分部分布我国南方各地。

性味《福建中草药》:"微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散血,消肿。治痢疾,淋病,目赤,喉痛,疔疮。

①《广州植物志》:"清凉散热,可治轻微的喉痛。"

②《南宁市药物志》:"治眼红肿痛及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钱(鲜者1~2两);或捣汁服。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痢疾:鲜少花龙葵二至四两。水煎服。

②治热淋:鲜少花龙葵二至四两,水煎服。

③治咽喉肿痛:鲜少花龙葵四至六两。捣烂绞汁,调第二次米泔水,加盐或醋少许,每次一汤匙,日服三至四次。

④治高血压病:鲜少花龙葵一至三两。水煎服。如病人经常便溏者不宜服用。

⑤治疔疮:鲜少花龙葵一至三两。水煎服;另用鲜叶捣烂,蜜调敷患处。(选方出《福建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古钮菜

药材名称古钮菜

拼音Gǔ Niǔ Cài

英文名all-grass of Shiningfruit Night-shade

别名七粒扣、五地茄、乌疔草、耳坠仔、衣钮扣、公炮草、五宅茄、乌点规、点规草、扣子草

出处出自《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少花龙葵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lanum photeinocarpum Nakamura et Odashima [S. nigrum L. var .parciflorum Liou]

采收和储藏:春、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直立草本,高约1m。茎无毛或近于无毛。单叶互生;叶柄纤细,长1-2cm;具疏柔毛;叶片薄,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4-8cm,2-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延至叶柄而成翅,边缘微波状或具不规则波状粗齿,两面均具疏柔毛。花主邓近伞形,腋外生,纤细,着生花1-6朵;总花梗长1-2cm;花梗长5-8mm,花小;直径约7mm;萼绿色,5裂,裂片卵形,具缘毛;花冠白色,筒部陷于萼内,5裂,裂片卵状披针形;雄蕊5,着生于花冠喉上,花丝极短,花药粘合成一圆锥体,顶裂;子房2室,胚球多数。浆果球状,直径约5mm,幼时绿色,成熟后黑色;种子近卵形,两侧压扁,真微1-1.5cm。几全年开花结果。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喜生长于溪边、密林阴湿处或林边荒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南方各地。

性味味微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主高血压;痢疾;热淋;目赤;咽喉肿痛;疔疮疖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捣敷衍;或绞汁涂。

各家论述1.《广州植物志》:清凉散热,可治轻微的喉痛。

2.《南宁市药物志》:治眼红肿痛及痢疾。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野苦瓜

    药材名称野苦瓜拼音Yě Kǔ Guā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短序栝楼的根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ichosanthes bauiensis Gagnep.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切段晒

  • 羊靥

    《中药大辞典》:羊靥药材名称羊靥拼音Yánɡ Yè出处《纲目》来源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甲状腺体。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羊肉"条。化学成分参见"牛靥&qu

  • 蓖麻根

    《中药大辞典》:蓖麻根药材名称蓖麻根拼音Bì Má Gēn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来源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根。化学成分根含反癸烯-2-三炔-4,6,8-酸甲酯、十三烯-1-五炔-3,

  • 牛角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牛角七药材名称牛角七别名黑羌活、肉五加来源五加科牛角七Aralia apioides Hand.-Mazz.,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辛,微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经活络,

  • 西瓜根叶

    《中药大辞典》:西瓜根叶药材名称西瓜根叶拼音Xī Guā Gēn Yè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西瓜的根及叶。夏、秋采取。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西瓜"条。功能主治治水泻

  • 三铃子

    药材名称三铃子拼音Sān Línɡ Zǐ别名野豌豆、豆菜(《贵州民间药物》)。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豆科植物歪头菜的根或嫩叶。秋季采收。原形态歪头菜(《救荒本草》)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

  • 黄瓦韦

    药材名称黄瓦韦拼音Huánɡ Wǎ Wéi别名金鸡尾、大石韦、七星剑(《贵州民间药物》),瓦韦,石茶(《宁夏中草药手册》)。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黄瓦韦的根及全草。

  • 荞麦七

    《中药大辞典》:荞麦七药材名称荞麦七拼音Qiáo Mài Qī别名白药子、石天荞(《陕西中草药》),红要子(《河南中草药手册》)。出处《陕西中药志》来源为蓼科植物翼蓼的块根。秋季采

  • 牌楼七

    药材名称牌楼七别名牌骨七来源兰科杓兰属植物毛杓兰Cypripedium franchetii Wils.,以根入药。夏秋采挖,洗净晒干。性味微苦,寒。功能主治理气,止咳,止痛。用于气滞咳嗽,胸胁疼痛。

  • 京大戟

    《中国药典》:京大戟药材名称京大戟拼音Jīnɡ Dà Jǐ英文名RADIX EUPHORBIAE PEKINENSIS别名大戟、龙虎草、天平一枝香、膨胀草、将军草、震天雷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