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五脏之一。与大肠相表里。居于胸中,为五脏的华盖。主诸气而司呼吸,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运化的水谷精微相结合,化生为元气,是维持人体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素问·五藏生成篇》:“诸气者,皆属于肺。”肺朝百
见《本草纲目》。为鼠妇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白豆蔻之处方名,详该条。
病证名。亦名妊娠消渴。《妇科胎产百病》:“胎前消渴是三焦火盛,四物汤加生地、黄柏立效。”
即清热开窍。详该条。
指热邪伏于冲脉和任脉的病机。热伏冲任,可使阴精暗耗、肾阴亏损,或迫血妄行。临床表现为低热、腰痠痛、下腹疼痛、崩漏等妇科疾患。
病名。《外科十三方考》下编:“此痔内硬,头小根大,时作痒痛。”治宜化肉膏(桑枝灰、麻梗灰、广石灰、威灵仙、川乌、草乌、野芋头、生半夏、巴豆),再以生肌散收口。相当于血栓性外痔。
证名。出《素问·金匮真言论》。亦称惊。《医学心悟·惊悸恐》:“惊者,惊骇也。”《慎斋遗书·惊骇》:“惊骇之证,乃心肾不交之故也。”参见惊、喜惊条。
《外科真诠》方。黄芪五钱,当归、蒲公英各三钱,豨莶草、牡丹皮、山甲珠、苍耳子各一钱,玄参一钱五分,赤芍药二钱,甘草五分。水煎服。治臀痈。
病名。又称消中、痟中、消脾。《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消渴论》:“中消者胃也,渴而饮食多,小便黄。”本病以善饥多食,形体消瘦为主要症候,或见小便甜,或因脾胃燥热所致。治宜清胃泻火,滋阴润燥。用白虎汤、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