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即产儿额先露。清·周纪常《女科辑要》:“名仰顶生者,谓额角已露,顶却向后。”
经外奇穴名。出《太平圣惠方》。别名接骨。位于背部中线,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凹陷处。主治小儿痢疾,脱肛,癫痫,消化不良等。斜刺0.5~1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见《药材学》。为相思子之别名,详该条。
练功方法之一。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两手握拳置于腰际,一拳翻转用力向前击前,瞬时开掌抢拿后,收回原处,两手交替进行。
证名。见《兰室秘藏》卷上。即羞明。详该条。
与顺传相对而言。病证不按一般规律发展。如温热病从卫分证迅即发展至心包证候。《温热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出《名医别录》为礜石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清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为铃医,曾挟技云游海外。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因年老返故里,取生平所用之方授赵学敏,多为赵学敏《串雅》一书采纳。另录有《市语宗派神用运技》一卷,介绍走方医内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缺盆,见该条。
【介绍】:晋代医生。生平欠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