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马鞍藤

马鞍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鞍藤

药材名称马鞍藤

拼音Mǎ ān Ténɡ

别名厚藤、海茹藤、二裂牵牛、红花马鞍藤、马蹄草

来源旋花番薯属植物二叶红薯Ipomoea pescarpae (L.)Sweet [I. biloba Forsk.],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晒干。

性味辛、微苦,湿。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拔毒消肿。用于风寒感冒,风湿关节痛,腰肌劳损;外用治疮疖,痔疮。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马鞍藤

药材名称马鞍藤

拼音Mǎ ān Ténɡ

别名鲎藤、二叶红薯、狮藤,马蹄金马蹄草(《福建民间草药》)。

出处《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旋花科植物鲎藤全草

原形态多年生、蔓性草质藤本。茎叶有白色乳汁,植物体微带紫红色。根茎甸甸状。茎光滑、细瘦。叶互生,广椭圆形或圆形,长与阔约3厘米,先端2裂,全缘,基部圆形或微尖,两面光滑无毛;叶柄长2~3厘米,基部微具鞘,多具腋芽。花腋生;萼片5,绿色;花冠漏斗状,白色或紫红色;雄蕊5。蒴果卵圆形,内含黄褐色种子。花期夏、秋。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田岸或沟边。分布福建、台湾等地。

性味《闽南民间草药》:"辛苦,微寒。"

归经《泉州本草》:"入肝、脾二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消痈,散结。治风湿痹痛,痈疽,肿毒,疗疮,痔漏。

《福建民间草药》:"消痈散结,祛风除湿,解毒益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1~2两。外用:捣敷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复方①治关节炎:二叶红薯一两五钱,酌加酒水各半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痈疽疔疮:二叶红薯一握,红糖(或冬蜜)适量,捣烂外敷。(《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痈疽疔疮,无名肿毒:二叶红薯一至二两,洗净,煎汤调红糖内服。(《泉州本草》)

④治痔疮漏血:二叶红薯一两,猪大肠一斤,炖服。(《泉州本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马鞍藤

药材名称马鞍藤

拼音Mǎ ān Ténɡ

英文名Herb of Beach Morningglory, Two-leaves Morning Glory

别名鲎藤、二叶红薯、狮藤、马蹄金马蹄草、海薯、走马风、马六藤、白花藤、海薯藤、沙藤、沙灯心

出处出自《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鲎藤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pomoea pescaprae(L.) Sweet[Con-volvulus pes-caprae l.;I.biloba Forsk.]

采收和储藏:全年或夏、秋季节性采收,除去杂质,切段或片,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全体均等民。茎平卧,有时缠绕。单叶互生;叶柄长2-10cm;叶片肉质干后厚纸质,卵形、椭圆形、圆形、肾形或长圆形,长3.5-9cm,宽3-10cm,先端微缺或2裂,裂片圆,裂缺浅或深,有时具小突尖,基部阔楔形、截平至浅心形,在背面近基部中脉两侧各有1覆腺体;侧脉8-10对。多岐聚伞花序腋生,有时仅1朵花发育,花序梗粗壮;苞片小,阔三角形,早落;萼片5,厚纸质,卵形,内萼片稍长;花冠紫色或深红色,漏斗状,长4-5cm,先端5浅裂;雄蕊5,不等长,雄蕊和花柱均内藏。蒴果球形,果皮革质,4瓣裂。种子三棱状圆形,长7-8mm,密被褐色茸毛。花期几全年,尤以夏、秋季最盛。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多生长在海滨沙滩上及路边向阳外。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

化学成分马鞍藤含马鞍藤脂酸甙(pescaproside)A、B、E,叶中挥发油含2-羟基-4,4,7-三甲基-(4H)-萘酮(2-hy-droxy-4,4,7-trimethyl-1(4H)-naphthalenone),丁香油酚(eugen-ol),E-植醇(E-phytol),10R-及 10S-猕猴桃醇(10R、10S-actinidol),左旋峰蜜曲菌素[-mellein],4-乙烯基-愈创木酚(4-vinylguaiacol),β-突厥蔷薇酮(β-damascenone),种子含赤霉素(gibbereline)A1、A3、A5、A19、A20、A23。

药理作用干燥叶中含一种挥发性酯类,对海蛰刺伤所引起的风疹、瘙痒有良好的解毒作用;在离体豚鼠回肠标本上,此挥发性部分(6xl0M)有拮抗组织胺(2xl0M)的作用,与苯海拉明、Antistine相似。口服7。5g/kg对小鼠无毒性反应。外用其叶,据云有止痛、防止褥疮之效,提取物无甚药理作用。

性味辛;苦;微寒

归经肝;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消痈散结。主风湿痹痛;痈肿;疔毒;乳痈;痔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福建民间草药》:消痈散结,祛风除湿,解毒益气。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牯岭凤仙花

    药材名称牯岭凤仙花拼音Gǔ Lǐnɡ Fènɡ Xiān Huā来源药材基源:为凤仙花科植物牯岭凤仙花的全草或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mpatiens davidii Franch.采收和储藏:夏、

  • 野花椒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花椒药材名称野花椒拼音Yě Huā Jiāo别名花椒、岩椒来源芸香科花椒属植物野花椒Zanthoxylum simulans Hance,以根、果实及叶入药。果实秋末冬初采摘,晒

  • 木天蓼子

    《中药大辞典》:木天蓼子药材名称木天蓼子拼音Mù Tiān Liǎo Zǐ出处《药性论》来源为猕猴槐科植物木天蓼的带有虫瘿的果实。性味①《药性论》:"味苦辛,微热,无毒。"

  • 石莼

    《中药大辞典》:石莼药材名称石莼拼音Shí Chún别名石被(《连江县志》),纸菜(《广东新语》),海莴苣(《中国植物图鉴》),海白菜(《中药志》)。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石莼科植

  • 蓝天草

    药材名称蓝天草拼音Lán Tiān Cǎo别名连天草、小肺经草、叶下青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褐叶线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lysis wrightii(Hook.)Ching[Gymn

  • 粗榧子

    药材名称粗榧子拼音Cū Fěi Zǐ别名榧子、山榧子、血榧来源粗榧科粗榧属植物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 f. 和中国粗榧C. sinensis (Rehd. Et

  • 匍匐滨藜

    药材名称匍匐滨藜拼音Pú Fú Bīn Lí别名海芙蓉、海归母、沙马藤来源药材基源:为藜科植物匍匐滨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triplex repens Roth.[A.belangeri B

  • 了哥王根

    《中药大辞典》:了哥王根药材名称了哥王根拼音Le Gē Wánɡ Gēn别名毒除根(《岭南采药录》),地棉根(《广州植物志》),定元根(《广西中兽医药植》),鱼胆根(《南宁市药物志》),地谷

  • 东北堇菜

    药材名称东北堇菜拼音Dōnɡ Běi Jǐn Cài别名堇堇菜、紫花地丁来源药材基源:为堇菜科植物东北堇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ola mandshurica W.Bckr.[V.patri

  • 蟒蛇草

    药材名称蟒蛇草拼音Mǎnɡ Shé Cǎo别名南山生母、无茎苣苔来源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蟒蛇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miboea subcaulis Hand.-Mazz. [Chi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