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新修本草条。
即补阴。详该条。
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二。指患疮疡时出现烦躁证者。①若烦躁发热口渴,脉数而实,由热毒内攻所致。宜清热解毒除烦,用内疏黄连汤、金银花散加连翘、山栀等。②若烦热作渴,面红目赤,脉大而虚,系血脱发躁。
见《药材学》。为蜈蚣之别名,详该条。
见《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为雪乌之藏族语名,详该条。
指以动物的内脏组织为药,治疗人体同名脏腑的病患。参见脏器疗法条。
参见痘疹金镜录条。
出《千金·食治》。为葱汁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素问·气交变大论》等篇。指目眦生疮。参见眦赤烂条。
【介绍】:明代医生。履贯不详。曾任内医院医官,与全循义合辑《针灸择日编集》一卷(见闻人耆年《备急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