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济生拔粹·田氏保婴集》。秋初之际,湿热伤及脾胃,致运化失常,发生泻泄;湿热下注,蕴积肠道,腹痛即泄,或里急后重,便脓血者,则成痢疾。如症见泄泻灼肛气秽,粪色黄褐,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者,为湿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即筋疽。见该条②。
病证名。见清·佚名《眼科捷径》。即瞳人散大。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妬乳,以蒲横度口,以度从乳上行,灸度头二七壮。”《类经图翼》列作奇穴,名乳上穴。位于乳头直上1寸处。主治乳痈,少乳;以及肋间神经痛等。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见清·沈明宗《医征女科》。即产后玉户不敛。详该条。
见《中药大辞典》。为茵芋之别名,详该条。
股和胫的总称。即大腿和小腿。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薏苡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中草药》。为石仙桃之别名,详该条。
指寒之在气分者,多与素体脾胃阳虚有关。宜桂枝加附子汤,或桂枝加芍药人参新加汤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