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铃兰之别名,详该条。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鹿茸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华山矾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伤科大成》。即肩关节脱臼。详肩甲骨出条。
病名。见《此事难知》卷四。即大头瘟。《医碥》卷三:“大头痛,头肿如斗,俗云大头瘟。天行疫气所发。”详见大头瘟条。
可因情志之火内发,或因六淫内郁化火,或过食辛热,过服温补而致。症见心中烦热,焦躁失眠,口舌糜烂疼痛,口渴,舌红,脉数,甚则烁伤肺阴而见咯血、衄血等。治宜清心泻火,或兼凉血。
导引法,系模仿熊的动作的一种体操健身活动,最早见战国(公元前475~221年)《庄子》:“熊经鸟伸。”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中也有熊的摹仿动作,亦称熊经。《后汉书·华佗传》始列入五禽戏中,但无动作
症名。口中自觉有甜味。多属脾胃湿热。可见于平素嗜食甘肥厚味的消渴病人。《素问·奇病论》:“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转为消
病名。见《圣济总录·大小便门》。由于热结大肠所致。又名阳结。《万病回春·大便闭》:“身热烦渴,大便不通者,是热闭也。”《证治要诀·大便秘》:“热秘,面赤身热,肠胃胀闷,时欲得冷,或口舌生疮,此由大肠热
证名。或作头晕眼花。指身体有飘忽不定、眼花缭乱的感觉。《景岳全书·杂证谟》:“但忽运而忽止者,人皆谓之头运眼花。”详眩晕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