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厥

阴厥

厥证之一。指阳亏精损致四肢厥逆之证。《医林绳墨·厥》:“阴厥者,因其纵欲太过,阳亏于内,精损于外,邪气偶入,阳衰精竭,不能荣养,反被克伐,脏腑生寒而发厥也。其症始得之,身冷脉沉,四肢厥逆,屈足倦卧,唇口青黑,或自利不渴,小便清白,是其候也。治宜理中汤四逆汤之类。”《医宗己任篇·厥逆》:“如得病便四肢厥冷,脉沉而细,手足挛而恶寒,引衣盖复不欲水。或下利清谷而厥逆者,阴也,四逆汤、白通汤;厥逆脉不至者,通脉四逆汤;手足指头微寒者,谓之清,理中汤;无热症而厥,当归四逆汤加茱萸、生姜;喘促脉伏而厥,五味子汤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吴茱萸汤寒热而厥,面色不泽,冒昧,两手忽无脉或一手无脉,必是有正汗也。多用绵衣包手足,服五味子汤,或兼与桂枝麻黄各半汤,须臾大汗而解。”参见厥证条。

猜你喜欢

  • 过膝风

    病名。即鹤膝风之左右膝交替发病者。《医宗金鉴》卷七十:“膝眼风……单膝生者轻,双膝生者重。若左膝方愈,复病右膝,右膝方愈,复病左膝,名过膝风。”证治详鹤膝风条。

  • 孖生

    即双生。详该条。

  • 目疣

    病名。《审视瑶函》:“此症或眼皮上下,生出一小核是也,乃脾胃痰气所致。”即睥生痰核,详该条。

  • 素灵药义

    见金匮要略五十家注条。

  • 脱荣

    病证名。见徐润之《最新三字达生续编》。指妊娠坠胎后,阴血暴下不止,出现面黄,唇白,虚极欲脱,谓之脱荣。治宜补气回阳,方用独参汤或参附汤。

  • 惊吐

    病证名。又名夹惊吐、惊膈吐。《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吐逆早晚发热,睡卧不安者,此惊吐也。心热则生惊,故睡卧不安,而神不宁也。心神不宁,则气血逆乱而吐也。”临床表现多伴有呕吐清水稀涎,面色青白,精神倦怠

  • 庄绰

    【介绍】:宋代医家。清源(今山西清徐)人。字季裕。建炎中年(1127~1130)曾任朝奉郎、前江南道都总管同干公事。善针灸。撰有《膏肓腧穴灸法》、《脉法要略》等书。

  • 滋阴润燥

    即养阴润燥。详该条。

  • 惊风结核

    病证名。即小儿既患结核而兼慢惊风的证候《保婴撮要》小儿“惊风结核,属肝胆二经相火用事。木旺生风热,同化其病,抽掣扰动,此乃风热血燥而然耳。”盖风动则肝火亢盛,火亢则血内消,血不能养筋,故筋挛结核如贯珠

  • 心疟

    病证名。《素问·刺疟篇》:“心疟者,令人烦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热。”《中藏经》:“心疟先烦而后渴,翕翕然发热也,其脉浮紧而大者是也。”后世多指疟疾出现逆传心包者,如《温病条辨》:“热多昏狂,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