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阳明经病

阳明经病

亦称阳明经证。《伤寒辨证·六经证治》:“传至阳明,则目痛鼻干、不眠,宜升麻葛根汤。此证有在经在府之别。如目痛,鼻干,微恶寒,身热,脉浮洪,病在经也。”阳明经病又有在标在本说。在标宜辛凉解肌,在本宜清热保津。《伤寒全生集·足阳明经见证治例》:“其证目痛、鼻干、不眠、头额痛、身微热、恶寒,此是阳明经之标病,不拘日数多少,便宜解肌;如身热,烦渴欲饮水,汗出恶热者,此阳明经本病也,当清解邪热。”《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阳明主里,内候胃中,外候肌肉,故有病经病府之分。如论中身热,烦渴,目痛,鼻干,不得眠,不恶寒反恶热者,此阳明经病也。……治阳明经病,则以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发之,或以白虎汤清之,或以柴胡白虎汤和之,随其证而施之可也。”《医学心悟·阳明经证》:“阳明经病,目痛、鼻干、唇焦漱水不欲咽,脉长,此阳明本经证,其经去太阳不远,亦有头痛发热,宜用葛根汤解肌。”(葛根升麻秦艽荆芥赤芍苏叶白芷甘草生姜)。本方即治阳明经标病,若见身热、烦渴、汗出恶热者,宜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等方。参见阳明病阳明腑病条。

猜你喜欢

  • 万邦孚

    【生卒】:十六世纪【介绍】:明代官吏。字汝永,鄞县(今属浙江宁波)。曾任总兵马等官职,在抗御倭寇入侵我国沿海上有功。曾把所得到的经验方及脉诀药性等材料,增入其父万表所刊刻的《济世良方》一书中。

  • 癞病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七。即疠风。见该条。

  • 手提法

    正骨手法。见《伤科汇纂》卷一。用于脊椎错位的整复。患者立于桌前,助手立于桌上从高处握患者两手臂将患者提起,使患者悬空双脚离地,医者在患处按压整复,给予固定。本法与脊椎悬吊复位法近似。

  • 伤寒读本

    见医学便览条。

  • 凌晓五

    【介绍】:见凌奂条。

  • 赵燏黄

    【生卒】:1883~1960【介绍】:生药学家。又名一黄,字午乔,号药农、去非、老迟、高翁。江苏武进人。1905年留学日本,于上野东京药学专门学校学习。1908年在东京参与创建中华药学会,次年入东京帝

  • 齿痛

    病证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即牙痛。详该条。

  • 转胞

    病名。出《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治》。又称胞转、转脬。《诸病源候论·小便病诸候》:“胞屈辟不通,名为胞转。其病状,脐下急痛,小便不通是也。”多因强忍小便(忍尿疾走,忍尿入房、饱食忍尿等),或寒热所迫,

  • 沈氏葛朴汤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四方。葛根、厚朴、枳壳、菊花、藿香梗、神曲、秦艽各一钱半,桑枝一尺。水煎服。治四时感受寒邪,头疼项强,身热体痛者。如有风,加荆芥、薄荷;有湿,加茯苓、猪苓;有痰,加半夏、陈

  • 胸膺

    前胸部。《素问·刺热篇》:“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