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则。即虚者补之。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对虚弱机能衰退的病证用补益的方药治疗。补有峻补、缓补,峻补剂大力强,用于大虚之候,非大剂补药不能挽回者,如回阳用参附汤,产后亡血用十全大补汤之类。缓补是缓缓调
出《灵枢·五味论》:“咸入于胃,其气上走中焦,注于脉,则血气走之,血与咸相得则凝,凝则胃中汁注之,注之则胃中竭,竭则咽路焦,故舌本干而善渴。”系指由咽至胃之通道,即食管。
病证名。指饥饱伤脾,痰食积滞不化引起的咳嗽。见《不居集》卷十五。《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不内外因咳嗽》:“病者中满腹胀,抢心痛,不欲食,此因饥饱伤脾。”治宜保和丸等方。参见咳嗽、脾咳条。
见《药材学》。为射干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李駉条。
即二圣救苦丸,见该条。
见《中药材手册》。为金钱白花蛇之简称,详该条。
指足太阳膀胱经的络穴——飞扬穴。《灵枢·寒热病》:“不得汗,取三阳之络,以补手太阴。”马莳注:“如不得汗,当取足太阳膀胱经之络穴飞扬以泻之。盖太阳为三阳也。”
病名。《外科启玄》卷七:“因疮忽黑烂,出黑水是也。”泛指患漏有如上症状者。
证名。指心经邪热炽盛的病证。《备急千金要方》:“病苦闭,大便不利,腹满,四肢重,身热,名曰心实热也。”《太平圣惠方》卷四:“夫心实则生热,热则阳气盛,阳气盛则卫气不行,荣气不通,遂令热毒稽留,心神烦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