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和膏
即阳和解凝膏,见该条。
即阳和解凝膏,见该条。
【介绍】:北宋医家。邵武(今福建邵武)人。曾注解《圣济经》。
跗骨的别名。详该条。
因阳气衰弱,寒邪留滞,出现的寒证病机。其表现有面色苍白、喜温恶寒、四肢不温、腹痛便结、月经不调或局部拘挛疼痛等。治以扶阳温经为大法。又如寒痹久治不愈或外科阴疽等,亦属阴寒凝结。
体表部位。见《银海精微》。即上睑。详该条。
即木舌。详该条。
病证名。因素体肥盛,脾虚水湿不运,以致湿浊停注,损伤任、带二脉,故见白带量多,稠粘味腥,胸闷腹胀,或有恶心、痰嗽,或大便稀薄等。治宜健脾除湿化痰。方用苍附导痰丸或六君子汤加苍术、柴胡、升麻。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甘遂之别名,详该条。
见《苏州本产药材》。为青娘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万方类编条。
见《黑龙江省主要野生药用植物的鉴别及中草药新制剂》。为绒背蓟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