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氏小儿方论
参见小儿药证直诀条。
参见小儿药证直诀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即黄鳅痈。见该条。
病证名。出《甲乙经》。指妇女从阴道流出胶样的赤色粘液。参见赤带条。
见《本草集要》。即月经之血。
指湿郁化火而伤脾胃之阴。症见口渴不饥、大便坚结,苔先灰滑,后反黄燥。《温病条辨·中焦篇》:“湿久生热,热必伤阴,古称湿火者是也。”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十三丁之一。其疮头稍黄,向裹黡亦似灸疮,四畔皰浆起,中心凹色赤,大如钱孔。治见疔疮条。
即“水晶苔”,详见该条。
生机勃发,推陈出新。《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张志聪注:“春阳上升,发育万物,启故从新,故曰发陈。”
即肥儿丸第二方,见肥儿丸条。
艾绒制成的圆锥形艾团,其大小根据需要而定,小的如米粒,多用于直接灸;大的如蚕豆,多用于间接灸。制作时务求紧实。
见《千金翼方》卷十六。即孔子大圣知枕中方,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