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锦香草

锦香草

药材名称锦香草

拼音Jǐn Xiānɡ Cǎo

别名白毛虎舌毡、老虎耳、石用、大虎耳草、山霸王

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锦香草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yllagathis caualeriei(Levl.et van.)Guill.[Allomorphia caualerieiLevl. Et van.]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全草,根全年均可采,均洗净,鲜用或切碎晒干。

原形态草本,高10-15cm。茎直立或匍匐,逐节生很,近肉质,密被长粗毛,四棱形,通常不分枝。叶对生;叶柄长1.5-9cm,密被长粗毛;叶片纸质,广卵形、广椭圆形或圆形,先端广急尖至近圆形,基部心形,长6-16cm,宽4.5-14cm,两面绿色或有时背面紫红色,表面被疏糙伏毛状长粗毛,背面仅基出脉及侧脉被平展的长粗毛;基出脉7-9,表面脉平整,背面脉隆起。伞形花序,顶生,总花梗长4-17cm,被长粗毛,稀几无毛;苞片倒卵形或近侧披针形,被粗毛,通常仅有4枚,长约1cm,或更长;花梗与花萼均被糠秕;花萼漏斗状四棱形,裂片广卵形;花瓣粉红色至紫色,上部略偏斜,先端急尖;雄蕊4,近等长,花药基部具小瘤或不明显,药隔下延呈短距;子房杯形,先端具冠。蒴果,先端冠4裂,伸出宿存萼,宿存萼具8纵肋,果梗伸长,被糠秕。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1500m的山谷、山坡疏、密林下阴湿地或水沟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味苦;辛;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利湿。主热毒血痢;湿热带下;月经不调;血热崩漏;肠热痔血;小儿阴囊肿大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小过路黄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过路黄药材名称小过路黄拼音Xiǎo Guò Lù Huánɡ别名风寒草、红头绳、聚花过路黄来源为报春花科排草属植物小过路黄Lysimachia congestiflora Hem

  • 小六月寒

    药材名称小六月寒拼音Xiǎo Liù Yuè Hán别名白鸡婆梢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光果莸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yopteris tangutica MaXim.采收和储藏:夏、秋季

  • 碎骨仔树

    药材名称碎骨仔树拼音Suì Gǔ Zǎi Shù别名华青皮木、退骨王、香芙木、骨碎木、土续断来源药材基源:为铁青树科植物华南青皮木的根、树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oepfia chinens

  • 云南重楼

    药材名称云南重楼拼音Yún Nán Zhònɡ Lóu英文名Rhizoma Paridis Yunnanensis别名滇重楼、草河车、独脚莲来源为百合科植物云南

  • 三丫苦叶

    药材名称三丫苦叶拼音Sān Yā Kǔ Yè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芸香科植物三丫苦的叶。随时可采。原形态三丫苦(《岭南采药录》),又名:三叉虎、斑鸠花、三枝枪、三叉苦、三丫虎、三拜苦、小黄

  • 短冠草

    药材名称短冠草拼音Duǎn Guàn Cǎo别名小伸筋草来源玄参科短冠草Sopubia trifida Buch.-Ham.,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功

  • 红橡木子

    药材名称红橡木子拼音Hónɡ Xiànɡ Mù Zǐ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壳斗科植物红锥的种仁。冬季采收。原形态红锥,又名:赤黎、红黎、红椽栲。常绿乔木,高可达25米。树

  • 天目琼花

    药材名称天目琼花来源忍冬科天目琼花Viburnum sargentii Koehne var. calvescens Rehd.,以嫩枝、叶、果入药。生境分部浙江。性味甘、苦,平。功能主治活血,镇痛,

  • 瓜螺

    药材名称瓜螺拼音Guā Luó英文名Whelk别名油螺、红塔螺、红螺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涡螺科动物瓜螺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mbium melo (Solander)

  • 火油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火油草药材名称火油草别名走马风来源菊科艾纳香属植物千头艾纳香Blumea lanceolaria (Roxb.) Druce,以叶入药。全年可采,多为鲜用。性味辛,平。功能主治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