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锥栗

锥栗

《全国中草药汇编》:锥栗

药材名称锥栗

拼音Zhuī Lì

别名栲栗、山椎、锥子树、勒翠、桂林栲、米锥栗

来源壳斗科锥栗Castanopsis chinensis Hance,以壳斗、叶种子入药。

生境分部南部及西南部各省区(云南除外)。

性味种子:甘,平。

壳斗及叶:苦、涩,平。

功能主治健胃补肾,除湿热。

种子:治肾虚,痿弱,消瘦。

壳斗及叶:治湿热,腹泻。

用法用量壳斗及叶每用干品0.5~1两,水煎服。

种子炒食或与猪瘦肉同煮吃。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锥栗

药材名称锥栗

拼音Zhuī Lì

别名栲栗(《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出处《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桂林拷种子。夏、秋采集,晒干。

原形态桂林栲,又名:山锥、锥子树、勒翠。

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树皮暗灰色,老时不规则开裂;小枝有椭圆形成孔。叶革质;长圆状披针形,长7~12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常圆形,稍斜,上半部边缘有疏而利的锯齿,侧脉约10对;叶柄长1~2厘米。花细小,单性,同株;雄花绿白色,排成直立、分枝的穗状花序簇生于小枝顶部;雌花每朵藏于一总苞内,排成一短的穗状花序;总苞径约2.5厘米,外面密生鹿角状锐刺,成熟时开裂,内有坚果一个。坚果近卵形,长约12毫米,黄褐色。花期夏季。

本植物的果壳(锥栗果壳)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及山谷,常与他树混生。除云南及四川西部外,广布长江以南各地。

性味《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甘,平。"

功能主治①《广西药植名录》:"滋补,健胃。"

②《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健胃,补肾。治肾虚,痿弱,消瘦。"

用法用量内服:炒食;或与瘦猪肉同煮吃。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蜂蝇

    药材名称蜂蝇拼音Fēnɡ Yínɡ英文名Muscae别名花虻、食蚜蝇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狂蝇科动物蜂蝇的幼虫。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ristalis tenax Linnae

  • 三张叶

    《中药大辞典》:三张叶药材名称三张叶拼音Sān Zhānɡ Yè别名三块瓦(《广西中药志》),三叶珍珠草、三支叶、节骨风、解毒草(《广西药植名录》),跌打鼠(《文山中草药》)。出处《云南中草

  • 牛心补

    药材名称牛心补别名牛心秧、瓢菜、对叶草、侧花徐长卿、达浪吐鲁[蒙名]、豆胃娘[藏名]来源萝藦科牛皮消属植物阔叶徐长卿Cynanchum hancockianum (Maxim.) Al. Iljins

  • 花拐藤根

    《中药大辞典》:花拐藤根药材名称花拐藤根拼音Huā Guǎi Ténɡ Gēn出处《泉州本草》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帘子藤的根。随时可乘,洗净,切段晒干。原形态帘子藤,又名:花拐藤。常绿攀援藤本

  • 鬼箭锦鸡儿

    《中药大辞典》:鬼箭锦鸡儿药材名称鬼箭锦鸡儿拼音Guǐ Jiàn Jǐn Jī ér别名着母香(藏名)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来源为豆科植物鬼箭锦鸡儿的皮、茎、叶。8~9月采收。

  • 肾果小扁豆

    药材名称肾果小扁豆拼音Shèn Guǒ Xiǎo Biǎn Dòu别名黄花香。来源药材基源:为远志科植物肾果小扁豆的带根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ala furcata Royle[P.tr

  • 竹蠹虫蛀末

    《中药大辞典》:竹蠹虫蛀末药材名称竹蠹虫蛀末拼音Zhú Dù Chónɡ Zhù Mò别名竹蛀屑(《圣惠方》)。出处《纲目》来源为竹蠹虫科昆虫竹蠹虫幼

  • 青叶胆

    《中国药典》:青叶胆药材名称青叶胆拼音Qīnɡ Yè Dǎn英文名HERBA SWERTIAE MILEENSIS别名青叶丹、青鱼胆、走胆药、肝炎草来源本品为龙胆科植物青叶胆Swertia

  • 鸡子白

    《中药大辞典》:鸡子白药材名称鸡子白拼音Jī Zǐ Bái别名鸡卵白(《别录》),鸡子清(《食疗本草》)。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雉科动物家鸡的蛋白。化学成分鸡子白至少有3层,外层及内层都比

  • 红牛尾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牛尾七药材名称红牛尾七别名小黄来源蓼科红牛尾七Rheum forrestii Diels,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凉。功能主治舒筋活血,止血,清热。主治咽喉痛,腮腺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