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即脉痿。《医宗必读·痿》:“心痿者,脉痿也。”详脉痿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倒扣草之别名,详该条。
舌诊著作。1卷。清·张登撰于1667年。据本书自序称,作者“取《观舌心法》(是继《伤寒金镜录》之后的舌诊专著,共记载137舌诊图,原书已佚),正其错误,削其繁芜,汰其无预于伤寒者,而参入家大人(指张登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鸡屎藤之别名,详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详见丁奚条。
经穴名。代号SJ20。出《灵枢·寒热病》。属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位于头侧部,耳尖正上方发际处,折曲耳廓取穴。布有耳颞神经分支和颞浅动、静脉的分支。主治耳部红肿,目赤肿痛,目翳,颊肿,
指过亢的、能耗损人体正气的火。《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食气,……壮火散气。”
药名。见《本草原始》。妇女初潮的月经名金铅,旧时用以入药,现已不用。
病名。《喉科指掌》卷四:“此症因肺受重寒,生在关内下部两边,如扁豆壳样。”多由肺受寒邪,积寒不解,久郁而成。治宜温散寒邪,可选用九味羌活汤、人参败毒散等加减。
出《灵枢·经脉》。即手厥阴心包络经。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