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宋代医家。曾任翰林学士,以医药闻名,尤精于伤寒,阐发仲景之学。撰《难经注》,已佚。
病名。又名飞丝毒、抢食风。多由心经热毒熏灼咽喉所致。症见咽喉干燥,口中发泡。若饮食吞咽有碍,甚而呛逆者则为重症。《喉科秘旨》卷上:“此症谓之飞丝毒,口中发泡丑药(雄精3克,梅片1.5克,胆矾0.3克)
书名。①清·何梦瑶撰。包括《神效脚气秘方》、《追痨仙方》、《妇科良方》、《幼科良方》、《痘疹良方》、《医碥》。作者长期行医粤东,大多根据南方地势、环境,结合患者体质、病症的特点处方用药,其中《追痨仙方
【介绍】:明代医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世医出身,父亲嵇清为骨伤科名医。他继承家业,长于治疗杂病。武宗时(公元1506~1531)在太医院任职。
【介绍】:唐代医家。自号启玄子。曾官太仆令。王氏认为《素问》的“世本纰缪,篇目重叠,前后不伦,文义悬隔”,乃“精勤博访,历十二年”方臻理要,又于先生郭子斋堂受得先师张公秘本,一以参酌,详加次注,“兼旧
书名。陆成一辑。4卷。本书重点论述鉴别诊断。以病证为主,按气血、脏腑、身形各部及外科、妇科、儿科等依次排列,举凡相类证候,均进行了对比辨析,并阐述有关病机等内容,可供临床辨证参考。
出《滇南本草》。为狗筋蔓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明·邓苑《一草亭目科全书》。即飞蝇散乱。详该条。
即肝郁。详该条。
证名。见《丹溪心法》卷四。即眉棱骨痛。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