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边白厚,中央有黑干苔通向舌尖。为脏腑实热炽盛之候,症见大热、大渴、烦躁谵语、便闭、咽干,宜白虎、承气合用,清热解毒攻下(见《伤寒舌鉴》)。
见《药材学》。为白豆蔻壳之处方名,详该条。
出《新修本草》。为接骨木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丝棉木之别名,详该条。
见伤寒心镜条。
【介绍】:清初医家。字茹穹。龙丘(今浙江衢县)人。撰《心医集》二卷(1650年),提出十种养生处世之法及与患病有关的十种弊病,其中有些论述,如指出“听巫不请医”、“用本草诸书而不深知”等弊病,对于破除
【介绍】:南宋医生。履贯欠详。撰《瘅疟备急方》1卷,佚。
因津液亏损,胃肠干燥而致大便秘结的证候。症见口渴、便秘,尿赤,舌红苔黄干燥,脉数等。《温病条辨·中焦篇》:“燥结甚者,间服增液承气。”
出《范子计然》。为南沙参之别名,详该条。
即春、夏、秋、冬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