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证汇录
参见高憩云外科十种条。
参见高憩云外科十种条。
见《泉州本草》。为鹿角草之别名,详该条。
指病邪侵袭。《素问遗篇·刺法论》:“真气不正,故有邪干。”
证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即咳嗽兼气喘之症。又名咳逆上气。参见肩息咳、咳逆上气条。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灵枢·忧恚无言》:“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
见《广西药用植物图志》。为肾蕨之别名,详该条。
见《女科指掌·调经门》。即经行先后无定期。详该条。
见《云南经济植物》。为白云花根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东卿,湖北汉阳人。注重养生学,通针灸、经络之学。辑刻多种医书,统称《汉阳叶氏丛刻医类七种》(1850年),包括《神农本草经赞》、《观身集》、《颐身集》、《绛囊撮要》、《信验方录》
出《灵枢·病传》。①指疾病的传变。②《灵枢经》篇名。本篇主要论述病邪在内脏之间的传变,故名。内容以外邪侵入脏腑后,根据五行相克的关系来阐明疾病在脏腑之间相传的关系,并测知其预后。
病证名。指脾虚湿盛而致的呕吐。明·张三锡《医学六要》:“久病或服克伐药,吐涎不止,脉大无力,属脾虚不能摄涎而涎泛上。”治宜理脾和胃。用六君子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