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赤小豆当归散

赤小豆当归散

金匮要略》卷上:赤小豆当归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当归散

别名赤小豆散(《医心方》卷十二引《小品方》)、当归赤小豆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

处方赤小豆150克(浸令芽出,爆干)当归30克

制法上二味,杵为散。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和营解毒。主湿热下注,大便下血,先血后便者。

用法用量浆水调服2克,日三服。

备注本方用赤小豆渗湿清热,解毒排脓,当归活血,去瘀生新,浆水清凉解毒。共奏清热利湿,活血解毒之功。

方中当归原无用量,现据《医心方》卷十二引《小品方》补。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金匮》卷上:赤小豆当归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当归散

别名赤小豆散、当归赤小豆散、赤小豆汤、赤豆当归

处方赤小豆3升(浸令芽出,晒干),当归3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排脓血,除湿热。主伤寒狐惑;下血,先血后便;肠痈便脓。

用法用量赤小豆散(《医心方》卷十二引《小品方》)、当归赤小豆散(《三因》卷九)、赤小豆汤(《嵩崖尊生》卷八)、赤豆当归汤(《中国医学大辞典》)。本方方名,《玉机微义》引作“赤豆当归散”。方中当归用量原缺,据《千金》补。

各家论述①《金匮玉函经二注》:凡脉数则发热而烦。此热在血,不在荣卫,故不发热,但微烦尔。汗出者,以血病不与卫和,血病则恶烦,故欲默,卫不和则阳陷,故欲卧;腠理因开而津液泄也。3-4日目赤如鸠眼者,热血循脉炎上,注见于目也;7-8日目四眦黑者,其血凝蓄,则色变成黑也。若能食脓已成者,湿热之邪散漫,则毒血流,伤其中和之气不清,故不能食;若能食,可知其毒血已结成脓,胃气无扰,故能食也。用赤豆、当归治者,其赤小豆能消热毒,散恶血,除烦排脓,补血脉,用之为君;当归补血、生新去陈为佐;浆水味酸,解热疗烦,入血为辅使也。②《沈注金匮要略》:用赤小豆去湿清热,而解毒排脓;当归活血养正,以驱血中之风;浆水属阴,引归、豆入阴,驱邪为使。斯治风湿流于肠胃而设,非狐惑之方也。③《千金方衍义》:方以赤小豆清热利水,且浸令芽出,以发越蕴积之毒,佐当归司经血之权,使不致于散漫也。至于先便后血亦主,此方以清小肠流入大肠热毒之源,见证虽异,而主治则同也。

临床应用赤小豆当归散治疗近血《中国肛肠病杂志》(1987;7:43)用赤小豆当归散治疗因内痔、肛裂、息肉而便后出血32例,有效率为96%。

摘录《金匮》卷上

猜你喜欢

  • 柴胡丸

    《圣济总录》卷一五○:柴胡丸药方名称柴胡丸处方柴胡(去苗)黄连(去须)知母(焙)赤芍药龙胆黄芩(去黑心)地骨皮麦门冬(去心,掐)茯神(去木)甘草(炙)各30克槟榔(锉)22克。制法上十一味,捣罗为末,

  • 二草丹

    药方名称二草丹处方金陵草(即旱莲草)车前草各等分功能主治主小便尿血。用法用量上二药捣汁。每空腹时服200毫升。病愈乃止。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 凤仙酒

    《惠直堂方》卷二:凤仙酒药方名称凤仙酒处方白凤仙花4两。功能主治风痛;中风半身不遂。用法用量将花晒干,浸火酒1埕,饮完愈。摘录《惠直堂方》卷二《仙拈集》卷四引《集验》:凤仙酒药方名称凤仙酒处方凤仙花根

  • 厚朴煎丸

    《普济方》卷二十二引《孟氏诜诜方》:厚朴煎丸药方名称厚朴煎丸处方茴香(炒黄)4两,川椒(炒少时)4两,附子(炮)2两,益智仁2两,梓朴半斤(去皮,锉如指面大,用生姜半斤带姜皮切作片子,用水3升,慢火煮

  • 红狮丹

    药方名称红狮丹处方鹅不食草3分,北细辛6分,硼砂1钱5分,麝香1分,飞滑石2钱,朱砂1钱,通草1分,鸡内金5分(焙存性),壁钱5分(炒存性),青黛1钱,枯矾5分,冰片3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祛风消

  • 白英散

    药方名称白英散处方白英1钱(根茎叶并烧为霜),胡椒(烧为霜)3分,丁子3分(烧为霜)。功能主治痈疔及诸热毒肿。用法用量每服6分,温酒饮下。摘录《名家方选》

  • 独活散(肺脏中风)

    药方名称独活散(肺脏中风)处方独活(去芦.一钱)细辛(去苗.一钱)附子(炮.去皮脐.一钱)甘菊花(一钱)麻黄(去节.一钱)白芷(一钱)五味子(一钱) 紫苑茸(一钱) 赤茯苓(去皮.一钱)肉桂(一钱)白

  • 六味合五子丸

    药方名称六味合五子丸处方大熟地8两,山药4两,山萸肉4两,茯苓3两,丹皮3两,泽泻3两,枸杞子4两,菟丝子4两,五味子2两,车前子2两,复盆子2两。制法上为末。石斛6两熬膏,和炼蜜为丸。功能主治补天一

  • 肚脐饼

    药方名称肚脐饼别名托脐饼处方轻粉2钱,巴豆(去油)4钱,硫黄1钱。制法上为末,成饼。功能主治水臌肿满。用法用量托脐饼(《经验广集》卷一)。摘录《仙拈集》卷一

  • 消风丸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消风丸药方名称消风丸处方草乌头(半斤.用香油四两.炒令黄色)麻黄(半两.去节根.先煎掠去沫.焙干)白芷(半两)附子(炮制.去皮脐.半两)防风(去叉.一两) 白茯苓(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