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败毒草

败毒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败毒草

药材名称败毒草

别名耳叶金毛裸蕨

来源蕨类裸子蕨科耳叶金毛裸蕨Gymnopteris bippinnata var. auriculata (Fr.) Ching,以根、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辽宁、河北、山西、山东、陕西、河南、四川、云南。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解毒止痒。主治风毒疮痒。

用法用量根3~5钱,水煎服,并用全草适量煎水洗。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败毒草

药材名称败毒草

拼音Bài Dú Cǎo

别名耳形金毛裸蕨、石龙草、阴兜药、白带药、白马风

来源药材基源:为裸子蕨科植物耳叶金毛裸蕨的根茎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ymnopteris bipinnata Christ var.auriculata(Franch.)Ching[Gymnogramme vestita Hook.var.auriculata Franch.]

采收和储藏:全年或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8-22cm。根茎横生,连同叶柄基部密被锈红色、线状披针形鳞片和白色柔毛。叶近簇生;叶柄铁丝状,坚硬,长5-10cm,栗色,从基部向上密生浅棕色长柔毛;叶片厚纸质,披针形,长5-15cm,宽1.5-4cm,先端羽片最大,长达3cm,一回羽状;羽片3-11对,互生,卵形或长卵形,基部心脏形,不对称,有时具小耳状突起,先端钝,基部具短柄,全缘,表面深绿色,疏被柔毛,背面密被锈色柔毛。孢子囊群线形,沿侧脉两侧着生,隐藏于柔毛之中;无囊群盖。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00-2000m的山坡干旱的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及山东、河南、湖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密生锈黄色狭披针形长鳞片。叶柄栗褐色,向上直至羽柄均有柔毛。叶片厚纸质,长5-15cm,宽1.5-4cm,单数一回羽状,羽片基部深心形,有时有1-2片小耳片,两面均有棕色长毛,侧脉多回分叉,小脉分离,或在近叶边偶联结成狭长网眼。孢子囊群沿侧脉着生,被柔毛覆盖。气微,味苦。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解毒;燥湿止痒。主风毒疮痒;湿疹;带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根茎9-15g。外用:全草适量,煎水洗。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岩兰花根

    药材名称岩兰花根拼音Yán Lán Huā Gēn别名兰花石参、鸡肉参(《云南中草药》)。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桔梗科植物着色风铃草的根。夏、秋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原形态草本,

  • 狭叶垂头菊

    药材名称狭叶垂头菊拼音Xiá Yè Chuí Tóu Jú英文名Narrowleaf Cremanthodium别名垂头菊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狭叶垂头菊的全草。拉丁

  • 海茜

    药材名称海茜拼音Hǎi Qiàn别名海草来源药材基源:为马尾藻科植物马尾藻、亨氏马尾藻、鼠尾藻或铜藻的藻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rgassum enerve C.Ag.;Sargassum hen

  • 薅田藨

    《中药大辞典》:薅田藨药材名称薅田藨拼音Hāo Tián Pāo别名藨(《尔雅》),蛇泡竻、黑龙骨(《生草药性备要》),三月泡(《辰溪县志》),红梅消、红琐梅、过江龙、倒筑伞(《植物名实图考

  • 南瓜藤

    《中药大辞典》:南瓜藤药材名称南瓜藤拼音Nán Guā Ténɡ别名番瓜藤(《本草再新》),盘肠草(《上海常用中草药》)。出处《本草再新》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茎。夏、秋季采收。性

  • 李核仁

    《中药大辞典》:李核仁药材名称李核仁拼音Lǐ Hé Rén别名李仁、李子仁、小李仁(《四川中药志》)。出处《吴普本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李的种子。6~7月采收果核。洗净,击破外壳,取

  • 金钩如意草

    药材名称金钩如意草拼音Jīn Gōu Rú Yì Cǎo别名水黄连、五味草、水金钩如意、地堇苗、大理紫堇来源罂粟科金钩如意草Coryolalls taliensis Franch.

  • 兔肝

    《中药大辞典》:兔肝药材名称兔肝拼音Tù Gān出处《别录》来源为兔科动物蒙古兔或家兔等的肝。性味①《纲目》:"性冷。"②《医林纂要》:"甘苦咸,寒。"

  • 红参

    药材名称红参英文名RADIX GINSENG RUBRA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栽培品(习称“圆参”)经蒸制后的干燥根。秋季采挖,洗净,蒸制后,干燥。性状

  • 虎尾轮

    《中药大辞典》:虎尾轮药材名称虎尾轮拼音Hǔ Wěi Lún别名狐狸尾、猫尾草(《广西中药志》),统天草(《闽南民间草药》),大本山菁、古钱窗草、铁金锏(《泉州本草》),狗尾射(《福建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