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脉
即切脉。详该条。
即切脉。详该条。
病证名。指长期呕吐、腹泄不止,引起脾虚而致的慢惊风。《幼科发挥》:“久泻不止,津液消耗,脾胃倒败,下之谷亡,必成慢惊,所谓脾虚则吐泻生风是也。”临床可见于中毒性消化不良的酸中毒病者。治以益胃养津为主。
证名。见《外科启玄》卷十一。又名蠹肉。系疮口肉芽组织生长过度,长期不愈的病证。多因疮口换药不及时或局部用药不当刺激疮面所致。古方用乌梅肉捣烂外贴;或乌梅烧灰,少加轻粉敷之;或用远志末酒调涂之。更有用硫
见冯氏锦囊秘录条。
出《神农本草经》。为鹿角胶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近代喉科专著。题名破头黄真人撰。2卷。刊于1922年。上卷介绍了8个喉科验方及针灸法;下卷分述22种喉风症治。现有《三三医书》本。
指痰湿内阻,肺气不得宣降的病机。症见咳嗽痰多,色白而粘,容易咯出、或气喘胸满、呕恶、舌苔白腻,脉滑。治宜宣肺化痰或降气平喘。
气功术语。有二说:①在深度入静中自然出现的柔匀深长缓慢的呼吸状态。《庄子·大宗师》说:“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呼吸,就是这种状态。②指气功状态中所出现的特殊呼吸状态。
综合性医书。14卷。明·罗周彦撰。刊于1612年。前列总论,分述阴阳、脏腑、病机、伤寒、运气、摄生等内容。卷1~2元气论;卷3补订吴鹤皋《脉语》;卷4药性论;卷5~6用药准绳;卷7~10四时方论(以内
病证名,指悬雍垂肿胀下垂及伴有疼痛者。多由脾胃积热,热气上蒸所致。症见小舌肿坠下垂,作梗作痛,治宜解毒泻热,消肿止痛,可选用清胃散、普济消毒饮等加减。也有由脾虚肌肉松弛而致者,宜补中益气汤之类。《鲍氏
水液外渗。《素问·宝命全形论》:“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