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

药方名称补阳还五汤

处方黄耆120克(生)归尾6克赤芍4.5克地龙3克(去土)川芎3克桃仁3克红花3克

药理作用(1)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浙江中医杂志》1986(3):110,中风患者血液处于"粘、浓、凝、聚"的倾向,运用本方后,能增加血小板内环磷酸腺甙的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抑制和溶解血栓,以改善微循环,促进侧枝循环。(2)对心、脑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 《中药通报》1987(2):51,补阳还五汤静脉注射,有缓慢、持久的降压作用,对麻醉家兔能显着地增强心肌收缩幅度,反映心肌耗氧量的心肌张力时间指数显着降低,心肌营养性血流量明显增加。(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陕西中医》1986(10):466,补阳还五汤能使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免疫器官重量增加,提高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从而表明本方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理学基础。

功能主治补气活血,祛瘀通络。

初得半身不遂,依本方加防风3克,服四五剂后去之;如已病三两个月,前医遵古方用寒凉药过多,加附子12~15克;如用散风药过多,加党参10~15克。主中风后遗症。正气亏虚,脉络瘀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苔白,脉缓。现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半身瘫痪、截瘫,属气虚血瘀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注意中风正气未虚或阴虚阳亢,风、火、痰、湿等余邪未尽者,均忌用。

备注本方重用生黄耆大补元气,归尾、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地龙通行经络。诸药合用,使气旺血行,瘀祛络通,诸症自可渐愈。

摘录医林改错》卷下

猜你喜欢

  • 坤髓膏

    药方名称坤髓膏处方黄牛骨髓(去筋膜,捣烂)8两,山药(蒸,研细)8两,炼白蜜8两。制法上捣匀,入瓷器内。功能主治滋养脾胃。补中填骨髓,润肺泽肌肤,安脏平三焦,续绝阳,益气力,除消渴,宁咳嗽;久服增年。

  • 安中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安中散药方名称安中散处方玄胡索(去皮)、良姜(炒)、干姜(炮)、茴香(炒)、肉桂,各五两。牡蛎(煅)四两,甘草(炒)十两。炮制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远年日近脾疼翻胃,

  • 芍药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芍药汤药方名称芍药汤处方白芍药 干地黄牡蛎各15克 桂心9克制法上四味,哎咀。功能主治治产后虚热头痛,或腹中拘急痛。用法用量以水600毫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三次服。发热者

  • 二贝丸

    药方名称二贝丸处方朱砂7钱,大贝母2两,紫贝2两,天葵2两,海藻1两,海粉1两,明矾1两。制法上为细末,用夏枯草2斤,熬膏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消痰疬。主瘰疬。用法用量每服3钱,临卧时茶清送下。摘

  • 葛根黄芩黄连汤

    药方名称葛根黄芩黄连汤别名葛根黄连汤(《医方类聚》卷五十四引《通真子伤寒括要》)、葛根黄连黄芩汤(《医方集解》)、干葛黄芩黄连汤(《伤寒大白》)、葛根芩连汤(《中国医学大辞典》)。处方葛根15克甘草6

  • 柴胡枳桔汤

    《古今医鉴》卷三:柴胡枳桔汤药方名称柴胡枳桔汤处方麻黄杏仁桔梗枳壳柴胡黄芩半夏知母石膏干葛甘草功能主治主伤寒胸胁痛,潮热作渴,咳痰气喘。用法用量上锉一剂。加生姜3片,水煎,温服。摘录《古今医鉴》卷三《

  • 备急救生丸

    药方名称备急救生丸处方干姜(炮)4两,甘草(炙)4两,黄药子4两,板兰根4两,犀角(镑)1两。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中暍垂死。用法用量每服1丸,热汤化服。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 二味牛膝酒

    药方名称二味牛膝酒处方生牛膝半斤,生地黄半斤(净洗,控干,切,晒两日)。制法上药和捣如泥,作团,以纸裹,外更以黄泥固济,微火炙,勿令泥有裂处,待干,即于地炉中灰火养半日,次以炭火渐渐烧之,烧1复时,取

  • 健母丹

    药方名称健母丹处方麦冬1两,天冬1两,生甘草1钱,黄芩1钱,茯苓3两,青蒿3两,白芍3两,桔梗3两,丹参3两,陈皮3分,天花粉2钱。功能主治肾火乘肺,肺火与肾水相合而致病目,数日即生翳,由下而上,其翳

  • 发灰酒

    药方名称发灰酒处方妇人油头发(烧灰)。功能主治胃气小腹切痛,服热药无效者。用法用量每服2钱,温酒调下。摘录《鸡峰》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