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血虚眩运

血虚眩运

病证名。又作血虚眩晕。《症因脉治·内伤眩晕》:“血虚阴虚也,形体黑瘦,五心常热,夜多盗汗,睡卧不宁,头面火升,则眼花旋转。火气下降,则旋晕亦止,不比外感之常晕不休,不比痰火之暴发暴作,此血虚眩晕之症也。”多因损伤心脾,肝火炽盛,阴血亏耗而致。治宜滋阴补血为主。血虚无火者,可用归脾汤补中益气汤酸枣仁汤等方;血虚有火者,可用天王补心丹知柏四物汤知柏天地煎、知柏肝肾丸等方。眩晕可由失血过多所致。《丹溪心法·头眩》:“吐衄漏崩,肝象不能收摄荣气,使诸血失道妄行,此血虚眩运也。”治宜补肝养血益气滋阴等法。参阴虚眩晕失血眩晕条。

猜你喜欢

  • 茶黄

    病证名。指小儿遍身黄肿而嗜茶叶等异物的病证。《幼科铁镜》:“茶黄者,小儿胃腑积有湿热,嗜食茶叶,或嗜生米,瓦砾黄土所致,遍身皆黄而肿。”治宜清胃化湿。用平胃散加茵陈蒿、栀子。一说用青矾炒黄豆,随意食之

  • 喘呼

    证名。指气喘时声音粗大。可见于热病患者。《素问·太阴阳明论》:“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入六腑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亦可见于肿胀病者。《素问·水热穴论篇》:“故水病下为胕肿大腹,上为喘呼,不

  • 痞积

    病证名。指过食生冷油腻所致的痞块。《医林绳墨·痞块》:“有因好食生冷油腻而食所得者,名曰痞积。”证见胸中满闷,膈塞不通等。参见痞条。

  • 推胃脘

    小儿推拿方法名。由喉部向下推至中脘穴,用治呕吐等症。《厘正按摩要术》:“推胃脘,由喉往下推,止吐;由中脘往上推,则吐。均顷蘸汤。”

  • 内实

    同里实。详该条。

  • 百解头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广防己之别名,详该条。

  • 行健汤

    《医醇賸义》卷二方。黄芪、人参、茯苓、当归各二钱,白术、白芍药(酒炒)、陈皮、砂仁各一钱,甘草、木香各五分,青蒿梗一钱五分,料豆三钱,大枣二枚,生姜三片。水煎服。治脾劳,饮食不调,或行役劳倦,积久脾败

  • 鸡冠头

    见《药材学》。即鸡冠花,详该条。

  • 汪伯期

    【介绍】:见汪继昌条。

  • 伤风吐

    病证名。感受风冷而致吐者。多因小儿调护失宜,风冷袭之,搏于血气,气不得顺,故逆上呕吐。《保幼大全》载其症为“吐逆身热,鼻青呵欠顿闷,口中气热,夜间发躁”等。治宜调气止吐,发散风冷。用藿香正气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