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血瘀痛经

猜你喜欢

  • 暑秽

    病名。指感受暑湿秽浊之气所发的病证。《时病论》:“是证多发于夏秋之间,良由天暑下逼,地湿上腾,暑湿交蒸,更兼秽浊之气,交混于内,人受之,由口鼻而入,直犯募原。初起头痛而胀,胸脘痞闷,肤热有汗,频欲恶心

  • 和安郎

    宋代医官职称。属翰林医官院。官阶从七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 火罐气

    拔罐法的古代名。出《本草纲目拾遗》卷二。详火罐法条。

  • 泪窍

    见《血证论》卷二。即泪堂。详该条。

  • 张绍修

    【介绍】:晚清医家。字养吾。湖南浏阳人。研究白喉,颇有心得,撰有《白喉捷要》一书。

  • 气营同病

    见气营两燔条。

  • 鼻洞

    出《灵枢·忧恚无言》。即鼻孔。详该条。

  • 沉翳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即沉翳内障。详该条。

  • 筋缩

    ①证名。又称缩筋。指筋脉挛急不舒、疼痛。《脉经》卷三:“脉弗营则筋缩急。”《杂病源流犀烛·筋骨皮肉毛发病源流》:“筋缩为热,缩者短促。……是其意实以缩即为拘挛之义。”多由受寒,或热伤筋脉,或血虚无以养

  • 证名。见《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指发于肌肤表面的红色或紫、黑色斑点。点大成片,抚之不碍手。《丹溪心法·斑疹》:“斑有色点而无头粒者是也。”《温热经纬·叶香岩外感温热篇》:“点大而在皮肤之上者为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