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蛇啮

蛇啮

病名。出《五十二病方》即蛇咬伤。可分无毒蛇咬伤和有毒蛇咬伤。前者危害不大,按一般外伤处理即可。后者伤后,局部逐渐红肿、疼痛,久则更剧,以至伤处起水泡,甚则发黑形成溃疡,出现头晕头痛、出汗、胸闷、四肢无力、瞳孔散大、视力模糊、呼吸困难;严重者,面部失去表情、舌强不能言语、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抽搐、血压下降、粘汗淋漓、头项软瘫不能自由,最后晕厥而亡。有毒蛇咬伤后,应立即在伤口近心端缚扎,以防毒素扩散,用药筒拔法吸尽毒汁。进而分型论治:1.风毒型(以神经毒症状为主):局部症状轻,但有头昏、眼花、嗜睡、昏迷、气急,严重者呼吸困难、四肢抽搐。应以清热解毒熄风定惊为主。用半边莲30克,野菊花白芷川贝母龙胆草白僵蚕各9克,蝉衣6克,全蝎蜈蚣各6克,甘草4克。煎服。2.火毒型(以血循毒症状为主):局部疼痛、血泡,全身皮下出血等,应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为主。用半边莲、鲜生地各30克,丹皮9克,黄芩9克(或黄连4克),赤芍、黑山栀、射干各9克,出血严重者加犀角3克,磨粉冲服。3.风火相兼型(以混合毒症状为主):具1、2两型症状,治宜解毒、清热、熄风、凉血为主。用半边莲30克、车前草、白芷、夏枯草、野菊花、蒲公英各9克,大蓟白茅根各15克,蜈蚣、全蝎各4克。亦可及时用季德胜蛇药、或其它蛇药片内服及外敷;或用单味药雄黄、半边莲、蚤休等水煎服。如出现脑、心中毒症状与并发症严重者,应中西医结合抢救。

猜你喜欢

  • 活幼心法

    儿科著作。又名《活幼心法大全》。明·聂尚恒撰。9卷。刊于1616年。卷1~6为痘科,对痘疹的病原及其不同阶段的发病特点、症状及治法,作了较详细的辨析,并提出了有关痘疹的学术见解;卷7是作者治痘疹的医案

  • 循经性疼痛

    见感觉性循经病理反应条。

  • 素问玄机原病式

    书名。金·刘完素撰。1卷。约成书于1152年左右。本书主要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病机十九条,整理归纳为五运、六气主病十一条病机,共277首为五运主病,次别六气为病,分风、热、湿、火、燥、寒六类,

  • 小活络片

    即活络丹制成片剂,治症同。见活络丹条。

  • 沙苑蒺藜

    出《本草图经》。为沙苑子之别名,详该条。

  • 食喉

    见《喉风论》:“咽通地气,饮食之道也,俗名食喉。”即咽。详咽条。

  • 颔骨

    下颌骨体的前下部分。

  • 冷风嗽

    病证名。指受风冷即发喘嗽。《万病回春》卷四:“冷风嗽者,遇风冷即发痰多喘嗽是也。”治宜三拗汤、五拗汤等。参见咳嗽条。

  • 手太阳穴

    经外奇穴名。①《千金要方》:“手太阳穴,手小指端。灸随年壮,治黄疸。”②《千金翼方》:“鼻中拥塞,针手太阳,入三分,在小指外侧后一寸白肉际宛宛中。”位于手小指尺侧缘,平指尖后1寸处。主治鼻塞。直刺0.

  • 遁尸

    病名。指一种突然发作的危重病证。《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六:“遁尸者,言其停遁,在人肌肉血脉之间。若卒有犯触即发动,令心腹胀满刺痛,喘息急,偏攻两胁,上冲心胸,其候,停遁不消者是也。”治用木香散、鹳骨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