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荜拨丸

荜拨丸

①《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八方。荜拨白术桂心陈皮肉豆蔻各三分,煨诃子二两,丁香胡椒、炮姜、木香各半两,炮附子厚朴各一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粥饮送下。治气劳大肠时泄,不欲饮食,四肢厥冷,面色青黄。②《世医得效方》卷五方。荜拨、炮姜、丁香、附子(炮,去皮脐)、炒吴茱萸高良姜川椒各一两,山茱萸草豆蔻仁各半两。为末,枣肉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陈米饮送下,日三次。治滑泄

猜你喜欢

  • 看产人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古代对接生员的称呼。

  • 胎赤

    见《证治准绳·幼科》初生儿头面肢体皮肤发赤,多因胎中感受热毒所致。治宜清热和血用清热解毒汤。如小儿出生之初,由于皮肤娇嫩,骤与外界接触,出现鲜红色斑者,数天后可自行消退,不必药治。

  • 乌贼鱼骨

    出《神农本草经》。为海螵蛸之别名,详该条。

  • 迎随补泻

    刺法。指以针尖方向与经脉之间的逆(迎)、顺(随)关系来分别补泻的方法。《灵枢·终始》:“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知随,气可令和。”较原则的提出了泻法为迎、补法为随的见解。后世医家据此加以发挥,认为迎随

  • 前闭

    证名。《素问·厥论》:“厥阴厥逆,挛,腰痛,虚满前闭。”前指前阴。前闭,即小便闭塞不通。《类经》卷十五:“肝经之脉环阴器,故为前闭不通。”详癃闭条。

  • 胃绝

    病证名。①《疡医大全》卷十二:“若产后口鼻有黑气及鼻衄者,名胃绝。”参见鼻衄条。②为五脏六腑绝候之一。《东医宝鉴》卷三:“胃绝五日死。”

  • 胸骨伤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八十八。包括胸胁部的肋骨伤折。多因跌打、压撞所伤。局部疼痛,甚至不能直立挺胸,呼吸短促,尤其在深呼吸或咳嗽时疼痛加剧,骨折处可有凹陷、突起及骨声;严重者可出现气、血胸及内损脏器,

  • 阳脏

    ①五脏中心、肝两脏属阳,故称。②泛指阳盛体质的人。《景岳全书》卷一:“阳脏者,必平生喜冷畏热,即朝夕食冷,一无所病,此其阳之有余也。”

  • 疙瘩七

    见《云南植物志》。为羽叶三七之别名,详该条。

  • 八蒸十变

    出《外台秘要》卷第三十五。详“大小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