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茄叶

茄叶

《中药大辞典》:茄叶

药材名称茄叶

拼音Qié Yè

出处《开宝本草》

来源为茄科植物叶片

化学成分叶含龙葵碱0.002~0.03%。全植物含胡芦巴碱、胆碱、腺嘌呤、咪唑乙胺、澳洲茄胺、龙葵碱、精氨酸葡萄糖甙、咖啡酸等。

药理作用参见"茄子"条。

功能主治治血淋,血痢,肠风下血,痈肿,冻伤。

①《开宝本草》:"柿茎叶主冻脚疮,煮汤渍之良。"

②《纲目》:"散血消肿。治血淋,下血,血痢,阴挺,齿匿,口蕈。"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2~3钱。外用:煎水浸洗、捣敷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复方①治血淋疼痛:茄叶熏干为末。每服二钱,温酒或盐汤下。来年者尤佳。(《经验良方》)

②治肠风下血:茄叶熏干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纲目》)

③治钩虫初感染:茄茎叶煎浓洗。(《陆川本草》)

④治背痈未溃:白茄叶捣烂,和黑醋煮敷。(《岭南采药录》)

⑤治冻伤:茄秧二斤,辣椒秧一斤。上药放铁锅内水熬五小时,取三次滤液合并浓缩成膏,涂患处;或将膏溶于水中熏洗,每日一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临床应用用于乳癌溃烂创面:取紫花茄鲜叶晒干或烘干,研细末,过筛装瓶高压消毒备用。用时将药粉撒在癌的溃烂面上,覆盖2层消毒纱布。每天用药1~2次。换药时可用淡茶水或生理盐水洗去刨面污物,再行上药。上药时须将药粉撒于腐肉最多的创面,不可撒在新鲜肉芽或正常皮肤粘膜上,以免引起湿疹及皮炎。当恶臭已除、渗液停止、创口腐肉脱落或清除干净,即停止上药,否则易使创面扩大,发生疼痛及充血水肿。临床用于不同类型乳癌溃烂患者50例,病史最长3年,最短1个月;溃烂范围最大10x15厘米,最小2x2厘米;全部有恶臭流脓血水;半数以上有疼痛、发烧及恶液质。上药后均见效果,最快15分钟,最慢1天。一般先恶臭逐惭捎除,脓血性渗出液减少,随后疼痛减轻,绿色腐肉逐渐清除脱落,创面充血水肿改善,创口相对缩小,病人全身症状随之好转。但本药对乳癌溃烂恶臭无根治作用,仍须配合其它治癌方法。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茄叶

药材名称茄叶

拼音Qié Yè

英文名Leaf of Garden Eggplant, Leaf of Eggplant

出处出自《开宝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茄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lanum melongena L.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至亚灌木,高60-100cm。茎直立、粗壮,上部分枝,绿色或紫色,无南海或有疏刺,全体被星状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2-4.5cm;叶片卵状椭圆形,长8-18cm,宽5-11cm,先端钝尖,基部不相等,叶缘常波状浅裂,表面暗绿色,两面具星状柔毛。能孕花单生,不孕花蝎尾状与能孕花并出;花萼钟形,顶端5裂,裂片披针形,具星状柔毛;花冠紫蓝色,直径约3cm,裂片三角形,长约1cm;雄蕊5,花丝短,着生于花冠喉部,花药黄色,分离,先端孔裂;雌蕊1,子房2室,花柱圆球形,柱头小。浆果长椭圆形、于形或长柱形,溶紫色、淡绿色或黄白色,光滑,基部有宿存萼。花期6-8月,花后结实。

性味味甘;辛;性平

功能主治散血消肿。主血淋;下血;血痢;肠风下血;痈肿;冻伤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6-9g。外用:适量,煎水浸洗;捣敷;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1.《开宝本草》:枯茎叶主冻脚疮,煮汤渍之良。

2.《本草纲目》:散血消肿。治血淋,下血,血痢,阴挺,齿NI,口蕈。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搜山虎

    《中药大辞典》:搜山虎药材名称搜山虎拼音Sōu Shān Hǔ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茄科植物新莨菪的根。秋冬采收,洗净;切片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80厘米。根状茎粗壮。茎圆柱形,紫色。叶互生;

  • 甘草

    《中国药典》:甘草药材名称甘草拼音Gān Cǎo英文名RADIX GLYCYRRHIZAE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 核桃楸

    药材名称核桃楸拼音Hé Tɑo Qiū别名山核桃、胡桃楸来源胡桃科植物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以种仁、青果和树皮入药。夏秋采青果趁鲜捣碎泡酒备用;秋季采成

  • 石蜐

    《中药大辞典》:石蜐药材名称石蜐拼音Shí Jié别名紫蜐(《苟子》),龟脚(《纲目》),龟脚蛏(《纲目拾遗》),观音掌(《药材资料汇编》)。出处《纲目》来源为铠茗荷儿科动物石蜐的

  • 玛瑙

    《全国中草药汇编》:玛瑙药材名称玛瑙拼音Mǎ Nǎo生境分部辽宁、陕西、甘肃、新疆、江苏、安徽、浙江、台湾、湖北、河南、四川、云南。功能主治拔云退翳。主治眼目肿痛,目生障翳,事物不清。用法用量外用适量

  • 扁蒲扇

    药材名称扁蒲扇拼音Biǎn Pú Shàn别名歧花鸢尾、扇扇草、白射干、白花射干、野鸢尾来源鸢尾科扁蒲扇Iris dichotoma Pall.,以全草及根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华东

  • 栘依

    药材名称栘依拼音Yí Yī别名酸多李皮、多衣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栘依的茎皮及叶。初春取皮,晒干。原形态常绿乔木,高5~10米。小枝粗壮,幼时有黄白色绒毛,渐脱落,红褐色或紫褐

  • 藏紫菀

    药材名称藏紫菀拼音Cánɡ Zǐ Wǎn别名青菀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缘毛紫菀的头状花序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ter souliei Franch.采收和储藏:5-7月开花期采收头状花,阴干

  • 海蜇皮

    《中药大辞典》:海蜇皮药材名称海蜇皮拼音Hǎi Zhē Pí别名白皮子(《柑园小识》),白皮纸、秋风子(《纲目拾遗》),姹皮(《医林纂要》),罗皮(《动物学大辞典》)。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

  • 枫香寄生

    《中药大辞典》:枫香寄生药材名称枫香寄生拼音Fēnɡ Xiānɡ Jì Shēnɡ别名虾蚶草(《本草求原》),百子痰梗(《岭南采药录》),螃蟹夹、栗寄生、寄生包(《四川中药志》),路路通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