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因药服或误服巴豆过量而出现中毒症状者。症见口咽热痛,面赤,五心烦热,剧烈腹痛腹泻。严重者可致昏迷,黄疸,肾脏损害,甚至休克死亡。治疗宜中西医结合救治。《本草纲目》卷四载有解巴豆毒的药物,如黄连汁
病证名。见清·佚名《眼科统秘》。即聚开障。详该条。
病名。指精液随小便而出者。《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肾藏精,其气通于阴,劳伤肾虚,不能藏于精,故因小便而精液出也。”治宜益肾固精。用枸杞子散、金锁子丸、菟丝子丸、聚精丸等方。若小便多而溺后精出,宜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木鳖子,详该条。
【介绍】:见唐大烈条。
见禾髎条。
亦称肝中风。泛指风邪入中于肝发生的症候。《太平圣惠方·治肝脏中风诸方》:“夫肝中风者,是体虚之人,腠理开疏,肝气不足,风邪所伤也。其候筋脉拘挛,手足不收,厉风入肝,坐踞不得,胸背强直,两胁胀满,目眩心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苍耳之别名,详该条。
针具名。出《灵枢·刺节真邪》。指形如铍针的砭石。
病名。脑骨伤之一。出《医宗金鉴》卷八十八。寿台骨又名完骨,即乳突骨。多由跌打所致。如震伤耳内流血水者,可配合导气通瘀锭,棉裹塞耳内。余证治参见脑骨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