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亦作圊血。详圊血、便血条。也指下清鲜纯血。《医学纲目》卷十七:“如下清血色鲜者,肠风也;血浊而色黯者,藏毒也。”参见肠风条。
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二。即羞明。详该条。
病证名。见明·邓苑《一草亭目科全书》。即聚开障。详该条。
元代医官职称。为中级官员,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官阶从三品。
见《卫生家宝产科备要》。为妇人分娩所准备的房屋。
又称舟楫之药。某药在一个方中引导他药治上焦病证,有如船之载物上浮,故称。如桔梗、升麻之类,能引药上行达于高处。
行痹的别称。俗称鬼箭风。《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一:“夫风走注者,是风毒之气,游于皮肤骨髓,往来疼痛无常处是也,此由体虚,受风邪之气,风邪乘虚所致,故无定止。是谓走注也。”《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三:“风胜为
病名。指梅毒性咽炎、喉炎。《喉科金钥》卷上:“杨梅结毒,妄投丹药,伤人脏腑,药毒上攻,咽喉腐败,年久月深,患成天空,鼻孔塌陷。”参见天空条。
病名。见《伤科汇纂》卷一。即肩关节脱臼。详肩甲骨出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即丹毒,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