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贵州民间药物》。为丝棉木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太平圣惠方》。《循经考穴编》作商盖。即督俞。见该条。
即肾阳。详该条。
①见《本草纲目》。为枸骨叶之别名。②见《草药手册》。为廊茵之别名。各详该条。
病名。出《圣济总录》卷一百三十三。即冷疮。详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系指听力良好,示肾气充足。参见耳目聪明条。
经外奇穴名。《太平圣惠方》:“黄帝疗小儿疳痢,脱肛体瘦,渴饮,形容瘦瘁,诸般医治不差者,灸尾翠骨上三寸骨陷间三壮,炷如小麦大。”近代《经穴治疗学》列作奇穴,名小儿疳瘦;《腧穴学概要》称小儿疳痢。位于尾
见《广西野生资源植物》。为千斤拔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旭光,思溪(今属江西婺源)人。精于医术,驰名远近,为人治病,不计酬报,善施好助,人皆祝他长寿百岁,故称“百寿先生”。撰有《医方辑要》、《采亭医案》、《本草释名》等书,未见刊行。
证名。出《证治准绳·杂病》。即羞明。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