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脑骨伤

脑骨伤

病名。见《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脑骨包括囟骨、颠顶骨、凌云骨、山角骨、后山骨等。多因跌打、碰撞等暴力所致。一般常有头颅骨折脑髓损伤。伤处可伴有局部肿胀,甚则颅骨凹陷,眼结合膜出血,或流出脑脊液,昏睡不知人事。轻者伤后出现暂时性昏迷,逐渐清醒,但以后多留有头昏、头痛恶心呕吐嗜卧一类后遗症;重者清醒一段时间,再度陷入昏迷,两瞳孔不对称,或伴有抽搐、惊厥、偏瘫、脉数而弱,呼吸不规则,渐趋危亡;严重者可立即死亡。初起昏迷时,治宜宣窍开闭,内服八厘散苏合香丸安宫牛黄丸至宝丹;伴高热时用紫雪丹;外敷混元膏;伤重颅骨凹陷者,应即配合手术急救处理。清醒后,宜接骨散瘀,服八厘散、正骨紫金丹,仍有抽搐者,宜平肝熄风,兼服天麻勾藤饮;头晕,恶心,呕吐者,和胃降逆、活血化瘀,服柴胡细辛汤玉枢丹。后期恢复时,益气养阴,用补中益气汤、杞菊地黄汤八珍汤等。

猜你喜欢

  • 狗仔菜

    见《广州植物志》。为咸虾花之别名,详该条。

  • 李小塘

    【介绍】:见李瞻条。

  • 医原

    医论著作。3卷。清·石寿棠撰。刊于1861年。共有医论20篇,探求疾病之本原及治本之法。内容包括脏腑气血营卫功能,证治大要、伤寒、内、妇、儿各科证治。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

  • 翕翕发热

    证名。指轻微发热。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论条辨》:“翕翕发热,乃形容热候之轻微。”《内外伤辨·辨寒热》:“翕翕发热,又为之拂拂发热,发于皮毛之上,如羽毛之拂,明其热在表也。”为太阳中风

  • 大刚风

    八风之一。指从北方来的风邪。《灵枢·九宫八风》:“风从北方来,名曰大刚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肾,外在骨与肩背之膂筋,其气主为寒也。”

  • 豉饼灸

    隔饼灸之一。出《千金要方》。又称豆豉灸。将淡豆豉粉末用黄酒调和,制成6毫米厚的药饼,用细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施灸。适用于痈疽发背溃后久不收口,疮色黑暗者,可促使疮口愈合。

  • 威灵

    推拿穴位名。又名威宁。用掐法或揉法治头痛、耳鸣、急惊风、手不能屈伸等症。①位于腕背横纹的尺侧端(见《小儿按摩经》)。②位于手背第二掌骨基底部的桡侧。见《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③位于手背第2~3掌

  • 热灸

    与冷灸相对而言,称利用各种热源进行灸治的方法为热灸,如艾灸、灯火灸等。

  • 神护膏

    《证治准绳·疡医》卷一方。赤小豆、黄皮、白蔹、白芷、天花粉、天南星各等分。为细末,阴症用米醋与蜜水,阳症用商陆根或芭蕉油调后围罨患处。治肿毒。

  • 关元上

    经外奇穴名。即利尿穴,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