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又名缺唇、兔唇。《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人有生而唇缺,似兔唇,故谓之兔缺。”多由先天而来,宜手术修复。详兔唇与缺唇条。
【介绍】:见吴源条。
指经血下陷、漏血不止的病证。《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之。”参见崩漏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夏天无之别名,详该条。
见《辽宁经济植物志》。为列当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铜锤玉带草之别名,详该条。
指性味平和的方剂。
见名方类证医书大全条。
证候名。《备急千金要方》:“膀胱寒,小便数,漏精稠厚如米白泔。”
五度之一。出《素问·方盛衰论》。度量病人脏腑经络的俞穴,为针灸治疗的重要步骤。《灵枢·本输》、《素问》的《气穴论》、《气府论》等篇,记载了人体经脉的重要俞穴及其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