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江西中药》。为败酱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中。即鹳口疽。见该条。
丛书名。刊于1641年。系明·王肯堂《医镜》与明·蒋仪《药镜》二书之合刊本。参见各该条。
指由于邪热郁于少阳经而产生胸胁苦满,往来寒热,心烦,胁痛等症,热邪介于半表半里。治宜小柴胡汤。
【介绍】:明代医家。自称浮碧山人。禹航(今浙江余杭县)人。著有《太初脉辨》、《血证全集》。在医学理论上,尊崇《内经》等。
症名。指两眼眼球直望前方,不能正常转动,常因津血耗损或肝风内动,致筋脉失养,拘急不舒而引起,为病情严重的征候。《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
书名。见《汉书·艺文志》。7卷,已佚。
见《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为角蒿之别名,详该条。
《素女经》:“女人阴深一寸曰琴絃。”即阴道内一寸处。
【介绍】:见王文之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