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胃不和卧不安

胃不和卧不安

出《内经》。原为胃逆气喘不得安卧之意,后世释为内伤不得卧之症。多因胃强多食,脾弱不运,停滞胃家,成饮成痰所致。《症因脉治》卷三:“胃不和不得卧之症,胸前满闷,不思饮食,嗳气吞酸恶心呕吐,或头眩眼黑,睡则气逆。”治宜和胃化湿祛痰。如二陈平胃散石菖蒲海石或加栀子黄连;若大便坚结,导痰汤胃脘作痛者,滚痰丸,甚则小胃丹。”参见不寐条。

猜你喜欢

  • 小九股牛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狗筋蔓之别名,详该条。

  • 惊风结核

    病证名。即小儿既患结核而兼慢惊风的证候《保婴撮要》小儿“惊风结核,属肝胆二经相火用事。木旺生风热,同化其病,抽掣扰动,此乃风热血燥而然耳。”盖风动则肝火亢盛,火亢则血内消,血不能养筋,故筋挛结核如贯珠

  • 楼公爽

    【介绍】:见楼英条。

  • 旷处良

    参见旷世儦、王东野各条。

  • 舍脉从证

    辨证过程中,当脉证表现不一致时,经过分析,认为症状足以作为审定病机,确立治疗方案的依据,而脉象未能反映病机,当舍脉从证治。《医宗必读》:“脉迟为寒,常用干姜、附子温之矣。若阳明脉迟,不恶寒,身体濈濈汗

  • 头痛花

    见《本草纲目》。为芫花之别名,详该条。

  • 元门脉诀内照图

    脏象著作,2卷。旧题汉华佗撰。主要收“明画图之象,明当脏之病,明五脏相入,明脏腑相入,明脏腑用药,明脏腑成败”等六方面内容。有图有论,文风古朴,颇多奇论。历代藏之内府,世罕见闻。明嘉靖间太医院判周兴国

  • 红丝疮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六。即红丝疔。见该条。

  • 粟米喉

    病名。即外症状如粟米样的一种喉风。见《喉科种福》卷四。多由肺胃蕴热,复感外邪所致。初病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继则咽喉肿,形如粟米,小于珍珠,根盘红赤而顶黄,散布于喉中,口内异常疼痛。治宜人参败毒散发表;

  • 天受

    疫病的传播方式之一。指虽未接触病人,但经自然界的空气、水源等的传染而受病。《温疫论》上卷:“邪之所着,有天受,有传染,所感虽殊,其病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