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之两侧部。属肝胆。见舌条。
①指人的五脏虚、天气虚及感受虚邪更伤正气。《素问遗篇·本病论》:“人之五脏,一脏不足,又会天虚,感邪之至也,……因而三虚。”②指辨证的三类虚证。《难经·四十八难》:“人有三虚三实。”三虚指:濡为脉虚;
见鬼眼条。
即肾气丸,见该条。
证名。出《儒门事亲》。指咳嗽而有痰涎溢出者。多由风热炽盛,灼液酿成痰涎,上逆而嗽;亦有素体阳虚,肺复受寒,以致痰涎上泛,射肺而嗽。风热炽盛者,治以清热豁痰为主,用温胆汤加竹黄,竹沥,僵蚕之类;阳虚受寒
【介绍】:见洪兆芳条。
见《类经图翼》。即内踝尖。详该条。
即拯阴理劳汤,见该条。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山小橘之别名,详该条。
出《医宗汇编》。即天葵子,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