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多因风冷之气客于肌肤,搏于血气而成。患处作痒,略高出皮面,边缘清楚,呈圆形或椭圆形,搔起白屑,久则皮肤顽厚。外搽癣药水或土槿皮酊。本病相当于体癣。
见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妊娠下痢。详该条。
病证名。指水肿以血瘀为主者。《丹溪心法·水肿》:“其皮间有红缕赤痕者,此血肿也。”多因瘀血留滞,血化为水所致。主要表现为四肢浮肿,皮肉间有红丝血痕,或妇女经水先断,后见水肿,少腹胀痛拒按,小便清长等。
【介绍】:见朱沛文条。
是跖的异体字。参见跖、跖跛条。
宋代保健机构。据载系专供宫廷人员疾病的疗养而设置的。
【介绍】:见张扩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薯莨之别名,详该条。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倒扣草之别名,详该条。
小儿推拿方法名。见《幼科推拿秘诀》。详双龙摆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