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廿八。即针眼。《证治准绳·杂病》:“视其背上即有细红点如疮,以针刺破,眼时即瘥,故名偷针,实解太阳经结热也。”详针眼条。
治理血分病的方法。包括补血、凉血、温血、祛瘀活血、止血等。详各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即珍珠草,详该条。
见《药材学》。为木槿子之别名,详该条。
名词。出《素女经》。泛指阴道前庭。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即血灌瞳人,详该条。
通过喷药器或消毒细竹管装药吹入人体孔窍的一种外治法。如将冰硼散吹入口腔咽喉,或将一些药物研末吹入鼻腔或耳内等部位,以治疗局部肿痛。
舌苔色黄而暗晦,主阳热亢盛。
义同外治。《素问·五常政大论》:“故曰上取下取,内取外取,以求其过。”说明治病的手段,根据病证的具体情况,或从上治,或从下治,或从内治,或从外治,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碜,参杂砂土之意。本症指目有沙涩感,详目沙涩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