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红艳舌

猜你喜欢

  • 易水学派

    金元时代医学上的一个学术派别。其代表人物为张元素,因张氏家居易水(今河北易县)故名。该学派重视致病的内因,具有创新思想,认为“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今病不相能也。”反对泥于古方。后由著名医家李杲加以

  • 阴火疬

    病名。出《疬科全书》。多因先天亏损,寒痰凝结而成。颈部生核,大如卵形,质硬,或带小核数粒,生颈项一侧或两侧。宜固脾兼补肝肾,用加减六味地黄丸。

  • 积泻

    病名。即伤食泻。清·陈德求《医学传灯·泄泻》:“积泻者,腹痛而泻,泻后痛减,泻去稍宽。”小儿多见。因小儿脾气虚弱,不能运化以致积滞而成。《幼科发挥》:“积泻者面黄,所下酸臭食也。”其症频频泻下,泄出黄

  • 麻虫

    见《圣济总录》。为苍耳蠹虫之别名,详该条。

  • 金丹大要

    气功学专著。元·上阳子陈政虚著。原书十卷。《正统道藏》中分为16卷,并将原第八卷分出,单成一书,名《金丹大要图》。该书融合南、北两宋丹法,认为金丹内丹之道,即由神与气、精调练而成。通过“怡神守形,养形

  • 蜜望子

    出《肇庆志》。为杧果之别名,详该条。

  • 肉脱

    出《素问·玉机真藏论》等篇。指肌肉瘦削如脱尽的征象。多因精血内竭,中气虚衰所致。本证可见于虚劳、久病垂危及痿等。

  • 硝菔通结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朴硝120克,鲜莱菔(切片)2500克。水煎顿服。治大便燥结久不通,身体兼羸弱者;近代也用于蛔虫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早期肠扭转及肠套迭,手术后肠麻痹等一般情况较

  • 针灸体位

    指针灸治疗时患者身体应采取的姿势。通常分为坐位和卧位两种。坐位又可分为仰靠式(适用于头面、颈前和胸部),伏案式(适用于头顶、后项和背部)和侧靠式(适用于耳侧、口颊和耳部);卧位又可分为仰卧(除下肢后侧

  • 刺热篇

    《素问》篇名。本篇主要是介绍五脏热病的针刺方法,故名。内容详细地论述五脏热病的症状、诊断和预后,并介绍治疗热病的五十九穴及脊椎诸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