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粟奴

粟奴

《全国中草药汇编》:粟奴

药材名称粟奴

拼音Sù Nú

别名粟粒黑粉、谷子黑穗、谷子黑粉

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黑粉菌科粟奴Ustilago crameri Koern.以冬孢子粉入药。多寄生于粟穗上。

生境分部多寄生于粟穗上。

性味淡、微苦,温。

功能主治利小肠,除烦满。用于肠胃不舒,消化不良,胸中烦满。

用法用量1钱,加适量蜂蜜拌匀,水冲服,日服2次。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粟奴

药材名称粟奴

拼音Sù Nú

出处《纲目》

来源幼穗感染黑粉科真菌粟粒黑穗菌后所产生的菌瘿

粟粒黑穗菌:厚垣孢子褐色,略呈圆球形,表面光滑,大小为8~14×6~9微米,萌芽时虽形成先菌丝,但不生担孢子。病菌主要为种子传染。

性状真菌侵入幼穗子房而成的菌瘿。包藏在花颖内,呈卵形或椭圆形,包有灰白色相当坚韧的膜,不易破裂,其中满藏黑粉状厚垣孢子。花颖及孢子堆膜破裂则散出黑粉状厚垣孢子。

功能主治《纲目》:"利小肠,除烦懑。"

复方治小肠结涩不通,心烦闷乱,坐卧不安:小豆蘖一分,苦竹髭一分,粟奴一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锉),灯芯一束,铜钱七文,葱白五寸。上药,以水二大盏,煎至一盏三分,去滓,食前分为三服。(《圣惠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粟奴

药材名称粟奴

拼音Sù Nú

别名粟黑粉、谷子黑穗、谷子黑粉

出处粟奴一名,始载于《纲目》,谓:“粟奴,即粟苗成穗时生煤黑者。”以上所述“煤黑者”与粟穗感染粟黑粉菌所产生的冬孢子粉一致。

来源药材基源:为黑粉菌科真菌粟黑粉菌侵染粟的幼穗所产生的冬孢子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stilago crameri Koern.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摘病穗,取下菌瘿,收集冬孢子粉,晒干。

原形态本菌侵染谷子的花穗全部或部分,被侵害的籽粒比健全粒稍大。厚垣孢子充满子房,外面包着一层由于房壁所形成的灰色薄膜,成熟后破裂,放散出黑褐色的粉末,为冬孢子。冬孢子近球形、卵圆形、椭圆形至不规则形,平滑,淡黄色至橄榄褐色,直径6-12μ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寄生于粟及狗尾草等植物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江苏、台湾、河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1.性状鉴别 菌瘿包于花颖内,卵形或椭圆形,外被灰白色膜。质疏松,膜破裂后,散出众多黑褐色粉末(冬孢子)。气微,味淡,后微苦。

2.显微鉴别 孢子团呈不规则块状,棕褐色,有众多冬孢子。冬孢子类球形、卵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6-12μm,表面光滑,淡黄褐色或橄榄褐色。

性味微苦;温

归经脾;胃经

功能主治利尿;消积;除烦。主小便不利;消化不良;胸腹满闷;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g;或研末。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麻叶绣球

    《中药大辞典》:麻叶绣球药材名称麻叶绣球拼音Má Yè Xiù Qiú别名碎米丫、山茴香(《贵州民间药物》)。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绣球绣线菊的根

  • 柑叶

    《中药大辞典》:柑叶药材名称柑叶拼音Gān Yè出处《纲目》来源为芸香科植物茶枝柑或瓯柑等多种柑类的叶。化学成分蕉柑叶中含维生素C-187毫克%。性味《本草求原》:"苦,平,无毒。

  • 水桐木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桐木药材名称水桐木别名水同木、哈正榕来源桑科水桐木Ficus harlandii Benth.,以根皮、叶入药。生境分部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功能主治补气,润肺,活血,渗湿利尿

  • 大草蔻

    《中药大辞典》:大草蔻药材名称大草蔻拼音Dà Cǎo Kòu英文名Beautiful Galangal Fruit别名土砂仁、假砂仁来源为姜科植物艳山姜的果实。果实熟时采摘,晒干或

  • 山菠萝根

    药材名称山菠萝根拼音Shān Bō Luó Gēn别名山芋头(《云南中草药》)。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荞麦叶大百合的鳞茎。夏、秋采挖鳞茎。原形态多年生高大草本,高约1米以上。具鳞

  • 拳参

    《中国药典》:拳参药材名称拳参拼音Quán Shēn英文名RHIZOMA BISTORTAE别名紫参、草河车、刀剪药、铜罗、虾参、地虾、山虾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拳参Polygonum bist

  • 雪胆

    药材名称雪胆拼音Xuě Dǎn别名曲莲、罗锅底、苦金盆、蛇莲、金腰莲、金龟莲、金盆、赛金刚来源葫芦科雪胆属植物雪胆Hemsleya amabilis Diels及大籽雪胆H. macrosperma

  • 青杠膏

    《中药大辞典》:青杠膏药材名称青杠膏拼音Qīnɡ Gànɡ Gāo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壳斗科植物高山栎之叶煎煮成的膏。全年可采。原形态常绿乔木,高达30米。生于开旷山顶时常呈灌木状;

  • 面根藤

    《中药大辞典》:面根藤药材名称面根藤拼音Miàn Gēn Ténɡ别名蒚子根、兔儿苗、狗儿秧、秧子根(《救荒本草》),奶浆藤(《分类草药性》),面根草、狗儿完(《天宝本草》),小旋

  • 鹤虱

    《中药大辞典》:鹤虱药材名称鹤虱拼音Hè Shī别名鹄虱(《唐本草》),鬼虱(《本草崇原》),北鹤虱(《中药志》)。出处《唐本草》来源为菊科植物天名精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热时采摘,晒干,除去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