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分类草药性》。为蛇含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银海精微》。即风牵睑出。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ST16。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胸部,在第三肋间隙中,距胸正中线4寸处。布有胸前神经分支及胸外侧动、静脉。主治咳嗽,气喘,胸胁胀痛,胸满气短,乳痈等。斜刺0.3~0.5寸。不
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两目无别弊,但上下外睑煤黑有如淡墨滴于旧棉纸。”可见于痰饮之症。参见目黯黑条。
病名。为有头疽生于天柱骨者。出《疡医准绳》卷三。证治同有头疽。
见《修订增补天宝本草》。为罗锅底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隋代医生。撰有《赵赞本草经》一卷。
见《湖南药物志》。为鹿茸草之别名,详该条。
指中焦脾胃阳气虚弱,消化机能不振的病机。主要证候有胃纳呆滞、食少不化、呕吐、泄泻、四肢清冷、怠倦、面色萎黄、头晕、唇淡,舌胖嫩,苔厚浊,脉虚大等。治宜补中益气,醒脾暖胃。
见睛明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