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医官职称。隶属于翰林医官院,官阶从八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病名。见《外科心法》卷五。又名膝游风、游膝风、鹤节、膝眼风、膝疡、鼓槌风等。因病后膝关节肿大,股胫变细,形如鹤膝,故名。常因经络气血亏损、风邪外袭,阴寒凝滞而成。病初多见形寒发热,膝部微肿,步履不便,
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即头风摩散,见该条。
病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多由胃火邪热壅盛,或过食醇酒厚味,热毒内蕴所致。症见腮下红肿,形如托腮之状,疼痛,饮食吞咽有碍,身发寒热。治宜解毒泻火、清热消肿。方可选用普济消毒饮加减。参见兜腮痈条
见《广西民间常用草药》。即玉龙鞭,详该条。
病名。见《审视瑶函》。即能远怯近症。详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蒟酱叶之别名,详该条。
出《证治准绳·幼科》。即痘呛。详该条。
又称胃失和降。指胃通降功能受阻的病机。多由饮食所伤、胃火冲逆或痰湿中阻引起。症见不思饮食,胃部胀满作痛,暖气、呃逆、呕吐等。治宜宽中、消导,和胃理气。
病名。见《症因脉治·霍乱》。即寒气霍乱。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