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南宁市药物志》。为使君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即榕须,详该条。
见保赤存真条。
病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六。即鼻息肉、鼻菌、鼻痔。详各该条。
阳气重叠过甚,必然向对立的阴气方面转化。参重阴必阳条。
肺的寒气移于肾,则肾阳不能蒸水化气,水失节制则泛涌上逆。《素问·气厥论》:“肺移寒于肾,为涌水。”
病证名。亦称阴证发斑。多由房劳过度,内伤脾肾,外感风寒而致。《重订通俗伤寒论·伤寒兼证》:“若先由房劳太过,内伤肾阴,及凉遏太过,内伤脾阳,一减退或消失者。”《圣济总录》卷一百十四:“虚聋者肃肃作声。
见《本草纲目》。为玉簪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肖山竹林寺妇科》。多因肾水涸竭,肺津焦燥,产后血气已损,肾阴肺津耗竭所致。症见舌黑如尘,心闷发烧,口燥,耳焦唇青。治宜滋养阴液。用增液汤加知母、鲜石斛等。也有主张用春泽汤(猪苓、泽泻、茯苓
周代医疗工作者的一种职称。参见医师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