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痘科切要

猜你喜欢

  • 谈金章

    【介绍】:清初儿科医家。字心揆,一字黄郛。其先浙江嘉兴人,自其祖始迁居梅里(今江苏无锡)。已历二十一世业医,承家学,亦精于医,尤擅儿科。著有《诚书》(一作《幼科诚书》)16卷(1661年)、《诚书痘疹

  • 湿热内蕴

    指湿热蕴酿于中焦脾胃及肝胆。湿为重浊粘滞之邪,阻碍气机,与热邪相合,则湿热交困。热因湿阻而难解,湿受热蒸而使阳气更伤。临床表现为热势缠绵、午后热高、身重疲乏、神志昏沉、胸脘痞满、不思饮食、大便粘腻不爽

  • 孔窍

    同空窍。《灵枢·百病始生》:“……闭塞不通,津液不下,孔窍干壅。”参见空窍条。

  • 上腭疮

    病名。多由脾胃三焦蕴热而成。症见上腭生疮如黄粟,疼痛,口中腥臭;或见畏寒发热。治宜泻火解毒。可选用凉膈散、清胃散等加减,外吹冰硼散。参见上腭痈条。

  • 殷浩

    【介绍】:东晋时期武职大臣,兼通医学。字深源。曾著方书,后失传。

  • 大便

    ①从肛门排出的饮食糟粕。又称大溲、屎。了解大便性状及排便情况是问诊内容之一。②排大便。《灵枢·杂病》:“厥气走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大便不利,取足太阴。”

  • 贴骨疽

    病名。见《外科理例》卷五。即生于环跳穴处的附骨疽。详附骨疽。

  • 明代彝医方

    民族方书。作者不详。约成书于1566年。前后传抄11次。全书共16面。载病名76个。按病名分为:疮症、风症、痛症、伤症、不通症、其他症、产后病、毒症等8类。载药275味,方剂243首。按病名、药方、用

  • 鸡咳

    病名。即百日咳。《温病条辨》:“凡小儿连咳数十声,不能回转,半日方回,如鸡声者。”初起风热偏重,宜疏风清解,用桑菊饮;咳久津伤,宜滋润清肺,用杏仁煎(《太平圣惠方》:杏仁、蜜、贝母、紫菀、甘草)。详百

  • 肝阴

    指肝的阴血和阴液。肝阴与肝阳相互为用,保持阴阳的协调。如肝气太过,肝阳偏亢,可以耗伤肝阴。而肝阴不足,则可以引起肝阳上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