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理苓汤

理苓汤

张氏医通》卷十六:理苓汤

药方名称理苓汤

处方干姜(炮)1.5~3克人参3~9克白术(炒焦)3~6克甘草(炙)1.5~3克茯苓猪苓各6克泽泻9克 桂3克

功能主治温中补虚,化气利水。治胃虚食滞,喘胀浮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六

《医略六书》卷二十五:理苓汤

药方名称理苓汤

处方白术3钱(炒),炮姜1钱半,茯苓3钱,泽泻1钱半,猪苓1钱半,肉桂1钱半(去皮),甘草6分。

功能主治寒湿伤脾,痛泻,脉弦细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寒湿伤脾,气化不能通调,故腹痛溺涩泄泻不止焉。白术健脾燥湿,炮姜温中散寒,茯苓渗脾湿,炙甘草益中气,猪苓利三焦之湿,肉桂壮下焦之火,泽泻通利膀胱以快小便也。水煎,温服,使火温土健则寒湿自化,小便无不利,腹痛泄泻无不瘳矣。此利水温土之剂,为寒湿伤脾痛泻之专方。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五

张氏医通》卷十六:理苓汤

药方名称理苓汤

处方理中汤合五苓散。

功能主治胃虚食滞,喘胀浮肿,小便不利。产后霍乱,脉紧细者。

各家论述产后脾胃两虚,寒邪搏湿,故挥霍撩乱,呕吐泄泻,谓之霍乱。与常人霍乱不同。人参补胃气之虚,白术助脾气之运,炮姜温中逐冷,猪苓利水泻湿,泽泻利肾膀之湿,茯苓渗脾肺之湿,炙草缓中和胃,肉桂补火散寒也。水煎,温服,使脾健胃强,则寒湿自散而经腑清和,安有挥霍撩乱,呕吐泄泻之患乎。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六

猜你喜欢

  • 保喉片

    药方名称保喉片处方连翘20两,甘草30两,麦门冬10两,党参20两,百部1钱,元参20两,乌梅20两,黄耆10两,云故纸20两,诃子肉10两,僵蚕10两,桔梗20两,天花粉10两,蟾酥2钱5分,冰片5

  • 冰蛤散

    药方名称冰蛤散处方龙骨1两,蛤粉1两,梅片5分。制法将龙骨、蛤粉先研为细面,然后再入海片研均。功能主治燥湿解毒。主湿热流窜,皮肤糜烂。及鼻生粟米疮,儿童鼻疮,黄水疮,秃疮,脚气。用法用量干敷或用香油调

  • 解沫散

    药方名称解沫散处方熟地2两,麦冬2两,山芋1两,丹皮1两,车前子5钱。功能主治纯补肾水,以制阳光。主肾水不足,肾火上沸,致患消渴,口干舌燥,吐痰如蟹涎白沫,气喘不能卧,但不甚大渴,渴时必须饮水,然既饮

  • 保生圆

    药方名称保生圆处方大麻仁(去皮)一两半,贝母、黄芩、大豆黄卷、粳米、甘草(微炙赤)、干姜(炮)、肉桂(去粗皮)、石斛(去根)、石膏(细研),各一两;当归(去芦.炒)半两,秦椒(微炒出汗)一两。炮制上为

  • 保胎金丹

    药方名称保胎金丹处方生地4两,鳖甲4两,香附4两,当归2两,茯苓2两,元胡2两,白薇2两,藁本2两,益母2两,川芎2两,炒艾2两,煅赤石脂2两,丹皮2两,白术2两,青蒿2两,肉桂5钱,没药1两5钱,五

  • 摄风酒

    药方名称摄风酒处方寻风藤(一两)五加皮(一两半) 虎胫骨(二钱半)乌药(五钱)石楠叶(二钱半) 青木香(二钱半)苍术(五钱)骨碎补(七钱半) 三角尖(一两.石上生者)威灵仙(二钱半) 川续断(二钱半)

  • 揩齿龙脑散

    药方名称揩齿龙脑散处方龙脑1分(细研),寒水石1两,盐花半两,石膏1两(细研),藁本半两,白芷半两,芎?半两,川升麻1两,细辛半两,龙花蕊半两。制法上为细散,于乳钵中研入龙脑,以瓷器盛,别用生地黄肥好

  • 升降汤

    药方名称升降汤处方野台参6克 生黄耆6克白术6克 广陈皮6克 川厚朴6克 生鸡内金(捣细)6克知母9克白芍药9克桂枝3克川芎3克生姜6克功能主治治肝郁脾弱,胸胁胀满,不能饮食。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

  • 白末子

    药方名称白末子处方白芷1两,南星(制)1两,白术1两,何首乌1两,桔梗1两,羌活1两,独活1两,白芍药1两,白杨皮1两,川芎1两,白茯苓1两,白蔹1两,当归1两,薏苡仁(炒)1两,骨碎补1两,牛膝1两

  • 山芋面

    药方名称山芋面处方生山芋30厘米(于沙盆内研令尽,以葛布绞滤取汁)芋麻根1握(去皮,捣碎)制法上药研匀,人大麦面90克,和搜细切如棋子大。功能主治治妊娠恶阻呕逆,头痛,食物不下。用法用量于葱薤羹汁内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