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猫爪草

猫爪草

《中国药典》:猫爪草

药材名称猫爪草

拼音Māo Zhuǎ Cǎo

英文名RADIX RANUNCULI TERNATI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毛茛Ranunculus ternatus Thunb. 的干燥块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状本品呈纺锤形,多5~6个簇生,形似猫爪,长3~10mm,直径2~3mm,顶端有黄褐色残茎或茎痕。表面黄褐色或灰黄色,久存色泽变深,微有纵皱纹,并有点状须根痕和残留须根。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黄白色,空心或实心,粉性。气微,味微甘。

鉴别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切向延长,黄棕色,有的分化为表皮毛,微木化。皮层为20~30列细胞组成,壁稍厚,有纹孔;内皮层明显。中柱小,中柱鞘为 1~2 列薄壁细胞;木质部、韧皮部各2 束,间隔排列。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

性味甘、辛,温。

归经归肝、肺经。

功能主治散结,消肿。用于瘰疬未溃、淋巴结结核。

用法用量15~30g,单味药可用至120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全国中草药汇编》:猫爪草

药材名称猫爪草

拼音Māo Zhuǎ Cǎo

别名毛茛

来源毛茛毛茛属植物毛茛Ranunculus ternatus Thunb.,的块根。秋冬采挖,去须根,洗净晒干。

性味辛、苦,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解毒,散结。用于肺结核,淋巴结结核,淋巴结炎,咽喉炎。

用法用量0.5~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猫爪草

药材名称猫爪草

拼音Māo Zhuǎ Cǎo

出处《中药材手册》

来源毛茛种植物毛茛块根。全年可采,根挖出后,剪去茎部及须根,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小草本。幼株疏被灰白色的细柔毛,后变秃净或稍具柔毛。块根肉质,纺锤形,常数个聚集。茎高5~15厘米,具分枝;基生叶为3出复叶或3深裂,小叶片卵圆形或阔倒卵形,长0.5~1.5厘米,宽0.5~1厘米,先端3浅裂或齿裂,基部楔形,有时裂成线形或线状披针形,中央裂片较两侧者略大;具叶柄,柄长3~6厘米,基部扩大,边缘膜质;茎生叶互生,通常无柄,3裂,裂片线形,长约1.5厘米,宽约1毫米。花单生于茎端,与叶对生,直径达1.5厘米,花柄长0.5~2厘米,有短细毛:萼片5,长圆形或倒卵形,膜质,绿色,边缘淡黄色,向下反曲,外有细毛;花瓣5,阔倒卵形,黄色,无毛;雄蕊多数,花药长圆形,纵裂,花丝扁平;心皮多数,离生,丛集于膨大的花托上;柱头短小,单一。聚合果球形;瘦果扁卵形,细小,表面淡棕色,平滑,顶端有短喙。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境分部生于田边、路旁、洼地及山坡草丛中。分布浙江、江苏、安徽、江西、广西、河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产河南、江苏、浙江、广西等地。

性状干燥的块根呈纺锤形,常数个簇生一起,形似猫爪,全长约1厘米余。表面黄褐色或灰褐色,有点状须根痕,有的尚有须根残留;上端有黄棕色残茎或茎痕,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黄棕色,实心或空心。气无,味微甘。以色黄褐、质坚实饱满者为佳。

性味甘辛,温。

①《中药材手册》:"味微甘。"

②《广西中药志》:"味酸甘,性平,无毒。"

③《河南中草药手册》:"味辛,性温。"

归经《广西中药志》:"入肝、肺二经。"

功能主治治瘰疬,肺结核,疟疾。

①《中药材手册》:"治颈上瘰疬结核。"

②《河南中草药手册》:"消肿,截疟。治瘰疬,肺结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研末撒。

复方①治瘰疬:㈠猫爪草、夏枯草各适量。水煮,过滤取汁,再熬成膏,贴患处。㈡猫爪草四两。加水煮沸后,改用文火煎半小时,过滤取汁,加黄酒或江米甜酒(忌用白酒)为引,分四次服。第二天,用上法将原药再煎,不加黄酒服。二日一剂,连服四剂。间隔三至五天再续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②治肺结核:猫爪草二两。水煎,分二次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临床应用治疗颈淋巴结结核:以内服猫爪草煎剂(或酊剂)为主,辅以补气养血中药,结合外科切开引流、搔爬手术,局部敷用各种猫爪草制剂,治疗单纯型、混合感染型、溃疡型、瘘管型颈淋巴结结核180例,经2~3个月的治疗,获临床治愈者134例,显着有效者32例,好转者14例。制剂及用法:㈠内服药:猫爪草150克,加水500毫升,文火煎半小时,临睡前冲黄酒2~4两同服,每日1剂。或用25%酊剂,日服3次,每次10毫升。均以3日为一疗程,间隔3~5天给下一疗程。间隔期对体质衰弱者服八珍汤,对有溃疡或瘘管者服益气养荣汤,连服2~3剂。㈡外敷药:10%猫爪草提出液,浸无菌纱条,用于坏死组织或干酪样物质较多的溃疡创面或凄管;30%猫爪草软膏,用于有混合感染或已形成溃疡的患处;或制成猫爪草凡士林纱条,适于引流或填塞瘘管之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副作用。曾对124例在1~2年内随访,观察远期疗效,复发者4例,均为远位复发。猫爪草也可制成注射液,供肌肉注射,每次2~4毫升,每日2次,仍结合局部常规处理。观察110例,治愈率90%。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猫爪草

药材名称猫爪草

拼音Māo Zhuǎ Cǎo

英文名Root of Catclaw Buttercup

别名猫爪儿草、三散草

出处出自《中药材手册》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科植物毛茛的块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nunculus ternatus Thunb.[R.zuccarinii Miq.]

采收和储藏:栽种2-3年后,于秋末或早春采挖。挖回后,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泥土,晒干。

原形态毛茛,多年生小草本。高5-20cm。簇生多数肉质小块根,块根近纺锤形或卵球形,直径3-5mm。茎铺散,多分枝,疏生短柔毛,后脱落无毛。基生叶丛生,有长柄;叶柄长6-10cm;叶片形状多变,单叶3裂或三出复叶;叶片长0.5-1.7cm,宽0.5-1.5cm,小叶或一回裂片浅裂或细裂成条形裂片;茎生叶较小,细裂,多无柄。花序具少数花;花两性,单生茎顶和分枝顶端,直径1-1.5cm;萼片5,椭圆形,长3-4mm,外面疏生柔毛;花瓣5,倒卵形,长6-8mm,亮黄色,基部有爪,长约0.8mm,蜜槽棱形;雄蕊多数,花药长约1mm;花托无毛;心皮多数,无毛,花柱短。瘦果卵球形,长约1.5mm,无毛,边缘有纵肋,喙长约0.5mm。花期3-5月,果期4-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平原湿草地、田边荒地或山坡草丛中,在海拔1000m以上的中山山地亦可见生长。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南、湖北、广西。

栽培1.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生于丘陵、旱坡、田埂、路旁、荒地阴湿处,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宜肥沃的腐殖质壤土栽培。

2.栽培技术 用种子或分根繁殖。种子繁殖:于4-5月果实成熟时采种,随采随播或将种子层积贮藏到第2年春播。条播行距30cm,覆薄土。分根繁殖:春季将挖出的较小的根茎作种栽,按行株距30cm×30cm穴栽。

3.

性状1.性状鉴别 块根纺锤形,多5-6个簇生,形似猫爪,长3-10mm,直径2-3mm,顶端有黄褐色残茎或茎痕。表面黄褐色或灰黄色,久存色泽变深,微有纵皱纹,并有点状须根痕和残留须根。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黄白色,空心或实心,粉性。气微,味微甘。

以色黄褐,质坚实者为佳。

2.显微鉴别 块根横切面:表皮细胞切向延长,黄棕色,有的分化为表皮毛,壁微木化。皮层为20-30列细胞,壁稍厚,有纹孔;内皮层明显。中柱小,中柱鞘为1-2列薄壁细胞;木质部、韧皮部各2束,间隔排列。薄壁细胞中充满淀粉粒。

性味甘辛;温;平

归经肝;肺经

功能主治解毒;化痰散结。主主治瘰疬;结核;咽炎;疔疮;蛇咬伤;疟疾;偏头痛;牙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敷。

复方①治瘰疬:一、猫爪草、夏枯草各适量。水煮,过滤取汁,再熬成膏,贴患处。二、猫爪草四两。加水煮沸后。改用文火煎半小时,过滤取汁,加黄酒或江米甜酒(忌用白酒)为引,分四次服。第二天,用上法将原药再煎,不加黄酒服。二日一剂,连服四剂。间隔三至五天再续服。(《河南中草药手册②治肺结核:猫爪草二两,水煎,分二次服。河南中草药手册列

临床应用治疗颈淋巴结结核。以内服描爪草煎剂(或酊剂)为主,辅以补气养血中药,结合外科切开引流、搔爬手术,局部敷用各种猫爪草制剂,治疗单纯型、混合感染型、溃疡型、瘘管型颈淋巴结结核180例,经2-3个月的治疗,获临床治愈者134例,显着有效者32例,好转者14例。

制剂及用法:1.内服药:猫爪草150g,加水500ml,文火煎半小时,临睡前冲黄酒2-4 两同服,每日1剂。或用25%酊剂,日服3次,每次10ml。均以3日为一疗程,间隔3-5天给下一疗程。问隔期对体质衰弱者服八珍汤,对有溃疡或瘘管者服益气养荣汤,连服2-3剂。

2.外敷药:10% 猫爪草提出液,浸无菌纱条,用于坏死组织或干酪样物质较多的溃疡创面或瘘管;30% 猫爪草软膏,用于有混合感染或已形成溃疡的患处;或制成猫爪草凡士林纱条,适于引流或填塞瘘管之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副作用。曾对124 例在1-2年内随访,观察远期疗效,复发者4例,均为远位复发。猫爪草也可制成注射液,供肌肉注射,每次2-4ml,每日2次,仍结合局部常规处理。观察110例,治愈率90%。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山白龙

    药材名称山白龙拼音Shān Bái Lónɡ别名白杨树、响叶杨、圆叶杨、野白杨树来源药材基源:为杨柳科植物滇南山杨的树皮和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pulus rotundifolia Griff

  • 马蓼

    药材名称马蓼拼音Mǎ Liǎo别名大蓼、墨记草、春蓼出处本品始载于《本经》中品"蓼实"条下,《本草经集注》云:"马蓼,生下湿地。茎斑,叶大有黑点。亦有两三种......"《蜀本草》:"《图经》云:蓼类

  • 胡荽

    《中药大辞典》:胡荽药材名称胡荽拼音Hú Suī别名香菜(《韵略》),香荽(《本草拾遗》),胡菜(《外台》),蒝荽(《唐小说》),园荽(《东轩笔录》),芫荽(《日用本草》),莞荽(《普济方》

  • 龙船花茎叶

    药材名称龙船花茎叶拼音Lónɡ Chuán Huā Jīnɡ Yè出处《本草图经》来源茜草科植物龙船花的茎叶,全年可采。化学成分叶含酚类、氨基酸、有机酸和糖类。炮制《雷公炮炙论》:"凡采得卖子木后,粗

  • 土八角

    药材名称土八角拼音Tǔ Bā Jiǎo别名土大香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木兰科植物红茴香或云南茴香的果实。10~11月采摘,除去果柄、枝梗,晒干。原形态①红茴香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7米。树干灰色,

  • 鲨鱼心

    药材名称鲨鱼心拼音Shā Yú Xīn来源药材基源:为真鲨科动物阔口真鲨等多种鲨鱼的心脏。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charhinus latistomus Fang et Wang采收和储藏:捕捞后

  • 松笔头

    《中药大辞典》:松笔头药材名称松笔头拼音Sōnɡ Bǐ Tóu别名松树蕊(《滇南本草》),松木笔(广西)。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松科植物马尾松或其同属植物的幼枝尖端。原形态植物形态详&quo

  • 醉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醉马草药材名称醉马草拼音Zuì Mǎ Cǎo别名马绊肠、断肠草、醉马豆、勺草来源豆科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内蒙古、陕西、甘

  • 苏黄耆

    药材名称苏黄耆拼音Sū Huánɡ Qí别名土黄芪、献干粮、狗干粮(《陕西中草药》)。出处《江苏植药志》来源为锦葵科植物圆叶锦葵的根。春、秋采挖,洗净,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深

  • 贯众

    《中药大辞典》:贯众药材名称贯众拼音Guàn Zhònɡ别名萹苻、泺(《尔雅》),贯节、贯渠、百头、虎卷、扁符(《本经》),贯中、贯钟、贯来、渠母、伯芹、药渠、黄钟(《吴普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