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植物图鉴》。为铃兰之别名,详该条。
泛指心神不安、心悸易惊、心烦不寐等症状。可因劳神过度,或心血不足,或因惊恐损及心气而致,多兼见神疲怠倦,舌嫩,脉虚或促、结、代等虚象。若因湿痰、瘀血或水气凌心,则兼见湿痰、瘀血或水气过盛之证脉。故必须
见《贵州药用植物目录》。为大飞扬之别名,详该条。
出明·薛铠《保婴撮要》。即胎热、胎寒、胎黄、胎肥的总称。详各条。
书名。简称《图经》。①宋·苏颂等编撰。一名《图经本草》。20卷,目录1卷。书成于1061年。本书搜集全国各郡县的草药图,参考各家学说整理而成。《本草纲目》评价此书“考证详明,颇有发挥。但图与说异,两不
病证名。见广州中医学院编《中医眼科学讲义》。即室女逆经。详该条。
见《陆川本草》。为九节茶之别名,详该条。
十二剂之一。用温热药物以祛除阴寒痼冷之剂。参热可制寒条。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倒扣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六。即肩关节脱臼。详肩胛骨出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