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气阴两虚。详该条。
见《增订伪药条辨》。为黄连药材之一种,详黄连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老鸦糊之别名,详该条。
见脉诀条。
出《千金·食治》。为葱汁之别名,详该条。
出《三奇方》。为南天竹子之别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位于下颌部,承浆穴外开1寸,当颏孔处。布有面神经,颏神经和面、颏动、静脉分支。主治黄疸,面瘫,齿痛,唇口疔疮;以及齿龈溃烂,三叉神经痛等。直刺0.3~0.5寸。
指专以灸法治病的医师。唐·韩愈《昌黎先生集》:“灸师施艾炷,酷似猎火围。”
证名。见《春脚集·胸肋部》。指恼怒伤肝,气郁胁肋而致的肋痛。治宜理气和血,如香附、川芎、当归、柴胡、青皮等药。《证治准绳·杂病》:“怒气者,脉弦实有力,大剂香附合芎归之属。”参见肝郁胁痛、肝气胁痛条。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瞖,为翳的异体字,即横翳内障。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