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阴润燥
即养阴润燥。详该条。
即养阴润燥。详该条。
病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即脱疽。见该条。
出《本草图经》。即马蔺子,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会阴,见该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碎米柴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马尾连之别名,详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鸡屎藤之别名,详该条。
①辨证的三类实证。《难经·四十八难》:“人有三虚三实。”三实指:紧牢为脉实;发病急剧,病由外入,卒然不能说话为病实;病变局部坚牢拘急、疼痛拒按而不痒为症实。②五运六气所指的年、月、时俱盛的气运。《灵枢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即金边兔耳,详该条。
证名。小眦红赤有虚有实,《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小眦中生赤脉,渐渐冲眼,急宜早治,此三焦积热。”而《秘传眼科龙木论》又谓:“小眦赤者,心之虚也。”故临症宜结合全身症情辨证论治。参见赤脉传睛条。
证名。见《医学正传》。指汗出异常的症候。一般分自汗、盗汗两类。《景岳全书·杂证谟》:“汗出一证,有自汗者,有盗汗者。”由于病情不同,汗证有阴汗、阳汗之分。并有战汗、狂汗、红汗、漏汗、阴盛格阳汗、亡阳汗